王慧
摘要:從國際形勢到國家要求,作為基層學校,形成和夯實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理念愈發重要,威海高區實驗小學以“葵文化”為藍圖,開發、利用、優化校園環境資源、特色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整合學科資源,構建評價體系,將“生活教育”理念落實到葵園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注入強大而堅實的力量。
關鍵詞:校園環境資源;特色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學科資源;評價體系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基于對核心素養價值定向和深刻內涵的細致剖析,小學教育更具有基礎和建設性的重要地位,其核心是奠定兒童長遠發展的基礎。為此,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學校教育要進行有效架構,并在實踐中加以修正與完善。
一、基于核心素養,提出“葵文化”理念來培育人
“葵文化”以“扎根沃土心向陽光簇錦成團”為核心,秉承陶行知先生“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培養“習慣修身,經典養心,特長怡神,科學助力”的學子為育人目標,通過自上而下的研討達成文化共識后,將“葵”的內在精神融入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將“葵”的高品作為文化出發點來細化、梳理、演繹出完整的文化體系,打造一支“師德奠基、專業立身、生活聚力”的高品質教師隊伍,最終服務于學生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能力及德育的培養。
二、基于核心素養,打造特色環境文化來熏陶人
建校以來,隨著“葵”的入駐,高區實驗小學積極開發、改造和優化校園環境資源等,建設別具一格的校園環境文化。
(1)特色文化景區感染學生。學校將人文與自然有機融合,打造了系列特色文化景區。大門西側的“稚子桃花”文化景區,栽有桃樹、梔子、小草,寄托了葵園桃李天下的美好希望;東側的“阡陌孕實”文化景區,蘊含學校的管理模式,縱為阡,橫為陌,阡陌小徑兩旁種有合歡、石榴、萬年青上中下三層花木,寓意在葵園阡陌管理中,低中高三個學段的師生和樂融融,如夏日飽滿的石榴學有所獲。
(2)特色文化標語影響學生。學校扎根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學校特色文化而產生系列葵文化特色標語,遍布校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升核心素養。
三、基于核心素養,豐盈特色人文教育來涵養人
學校充分開發和優化課程資源,將充分利用教師資源作為教育的抓手,通過多項舉措挖掘教師的巨大潛力。教師的教育觀念、師德水平、知識與能力素養等都越來越融合到“葵文化”的主線上來。
(1)楹聯特色課程資源助力學生豐厚文化底蘊。
楹聯作為生活中最常見的藝術,也是漢語文化中最精粹的語言形式,因此,我校選擇將楹聯教學作為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這一課程資源的開發已經歷了五年的探索時間,在以校長為首的校園文化建設小組的帶動下,我校的楹聯教育初成規模,開發了低年級《笠翁對韻與楹聯》,高年級《楹聯與詩詞》校本課程,通過定期開展楹聯創作培訓,課堂教學研討,專題創作活動等,保證了楹聯教育的全面推開。
(2)吟誦古詩詞特色課程開發帶領學生傳承先賢智慧。
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隅經典,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和智慧,學校多方培育教師資源,延請中國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健順教授來校講座,點燃了教師們詩詞吟誦的高潮,學校組織善學樂學的教師組成“詩詞吟誦同心圓”,樹立骨干,輻射帶動,現已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學生的人文素養有了更深層次的提升。
(3)傳統文化校本課程資源引領學生塑造德育高品。
基于核心素養中對學生人文底蘊的發展要求,學校開發“傳統文化與力行”特色校本資源,同時結合“閱讀與表達”特色主題工作扎實展開。學校結合《弟子規》、《孝經》、《三字經》、《千字文》、《道德經》等中華經典,進行了傳統文化積累篇目的梳理。
四、基于核心素養,落實“生活教育”來塑造人
“葵文化”體系中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教育的根基,也是學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基于這一理念的引領,學校整合各科資源來探索和研究“生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學生擁有自主發展的潛力,成為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的主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1)各學科資源體現“生活教育”。
學校的學科教學十分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整合校園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使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地服務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生活而來的教育更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體悟人情,增強其辨別能力,提高其運用語言的能力。
(2)課堂模式探索關注“生活教育”。
通過對提升學生“自主發展”素養途徑的研討和探索,小組合作互助課堂的研究在學校中應用和構建了起來。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座位的調整,小組個陛命名等外在形式的改變人手,進而到學習方式的改變,小組長的培養,小組組員的分工,評價語言的梳理,評價結果的呈現等多方面進行嘗試,探索我校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構建模式。
(3)課外實踐活動延伸“生活教育”。
課堂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更延伸到了課后的拓展中。學校擁有山東大學、科技館等社會資源作為學校常駐的實踐基地,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參與中提升了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和國家理解的意識成為學生們潛移默化的德育本質。
五、基于核心教育,構建評價體系來發展人
正確高效的評價方式能起到引領、促進作用,我們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方式,更著眼于能力、合作意識、過程的評價,倡導教師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多作激勵性評價,建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
(1)優化常規結果性評價體系。
常規結果評價體系的包含常規學生成長檔案的建立,成長記錄卡的結果性評價等,
保證學生在教育的框架中積累能量,保底收獲。
(2)建立特色過程化評價體系。
基于學生的立體化綜合素質發展的理念,對學生的評價構建立體評價平臺,多方位、多角度的進行過程個性化評價,指向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
“青青葵園,天天向上”,“葵文化”體系指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建設,致力于讓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開發、利用、優化校園環境資源、特色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整合學科資源,構建評價體系,將“生活教育”理念落實到葵園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基礎性教育階段為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注入強大而堅實的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高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