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辰
摘 要:文章對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論述,并強調了預防校園暴力要從啟蒙教育開始,要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公共圖書館應該擔負起社會教育的職能,大力開展讀者活動,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從根本上減少和遏制校園暴力的產生。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5-0022-03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校園暴力;家庭教育
校園暴力嚴重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導火索,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家長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的一個熱點。校園暴力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最近幾年卻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成為社會的毒瘤。
1 校園暴力的概念及其危害
目前,對什么是校園暴力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統一的說法。筆者認為校園暴力主要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的,針對在校學生的各種暴力行為,包括以辱罵、打斗、搶奪等多種暴力方式給受侵害者造成身體、心理、財產等方面損失的行為。校園暴力所帶來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主要有四個方面,即心理傷害、身體傷害、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1.1 心理傷害
校園暴力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傷害首先表現為心理傷害,它將影響到一個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心理傷害是指外界的因素對人的心理方面造成暫時或永久的消極影響。心理傷害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是巨大的。未成年的心理發展還處于不穩定時期,任何打擊和傷害都可能給其帶來心理障礙。據中國心理學會針對我國22個省17歲以下的青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學生心理疾病發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至少有3,000萬青少年受心理疾病困擾,而中小學生發病率竟然高達21.6%—32%。
1.2 身體侵害
校園暴力的直接傷害就是對未成年人的身體傷害,有的給受侵害者造成身體損傷,有的給受侵害者帶來終身殘疾甚至死亡。這些校園暴力案件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校園暴力給未成年人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也給受侵害者的家庭帶來了永遠無法彌補的痛苦。
1.3 經濟損失
校園暴力造成的身體傷害或心理障礙都是無法用金錢來彌補的,無論是身體傷害的有效治療還是心理障礙的緩慢康復,都會給受侵害者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同時,施暴者也面臨一定的民事賠償,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經濟壓力。
1.4 社會影響
近年來校園暴力一再成為媒體熱點,無論是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暴力,還是師生之間的暴力或是來自外部的侵擾,都足以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發生在校園內的任何暴力事件都會給學生和家庭帶來切膚之痛,并給社會帶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校園暴力也使許多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引起家長的擔憂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 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的產生絕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它是在社會不良環境下慢慢滋生出來的一個危害到整個社會的毒瘤。家長們普遍認為,學校對校園暴力的產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學校卻對此感到很無辜,他們認為孩子沒有教育好的主要責任應該由家長負責,問題的關鍵還是出自家庭。筆者認為,校園暴力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2.1 學校因素
學校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最近幾年,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習氣開始慢慢影響到在校的學生。有研究人員調查發現,校園暴力正向低齡化發展,許多施暴者都是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由于學校一直重視應試教育,以學習成績好壞論成敗,一味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學習好的孩子會得到教師、家長和社會的一致認可與夸獎,而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會感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壓力,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厭學思想。校園暴力事件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學校的差生,學校也不愿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些學生身上,因為教師的工作業績是和升學率掛鉤的。這些正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孩子一旦缺少學校的約束和教師的監管,就很容易滋養不良習氣,甚至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在校園內外胡作非為、打架斗毆,嚴重影響到校園師生的學習和生活。
2.2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接受時間最長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具有長期性、持久性。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整個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因素可分為兩個方面,即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結構的缺失。
2.2.1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就曾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執行教育兒童的工作。在你們的每一瞬間,其實都在教育著兒童,甚至在你們不在家的時候,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的人,你們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等,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起著極大的作用。有調查顯示,有校園暴力傾向的孩子多數是家里的“小霸王”。家庭經濟條件好,父母忙于工作,拼命掙錢干事業,從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高興就是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于是,孩子要什么給什么,甚至從不過問孩子把錢花在了什么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霸道、任性、生活奢靡、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惡習,在學校里稍不如意就對同學拳腳相加,甚至搶劫同學的財物,走上犯罪的道路。
2.2.2 家庭結構的缺失。上海市社科院孫抱弘認為,家庭結構的缺陷等問題家庭會給青少年的身心產生不良影響,如單親家庭、父母外出務工家庭。隨著時代的發展,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特殊氛圍容易引發子女的心理異常。更有一些離異者雙方都不愿意擔負撫養子女的責任,將子女拋向社會,這些孩子要么受生活所迫,要么出于報復心理,在學校易產生暴力行為。
有很多校園暴力案件的發生都指向一個特定的群體,即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生活在農村,過著相對貧困的生活,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平時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工作壓力大,很多城市雙職工家庭的孩子正在成為新的城市“留守兒童”。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從小由老人或保姆帶大,生活衣食無憂卻缺少家庭關愛。因此,這些孩子從小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缺陷,如:生活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嫉妒、報復心理強;自私、利己主義思想普遍等。教育界人士認為,中小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中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尤為重要,家長應該擔負起孩子在成長階段的重要責任。
3 公共圖書館在預防校園暴力中所起到的作用
人們都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既然校園暴力會給孩子造成那么大的傷害,就要設法將校園暴力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可能地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給孩子們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預防校園暴力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作為社會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3.1 為啟蒙教育提供良好的大環境
啟蒙教育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教育,這個時期孩子的習性、品質、行為等都尚未定型,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將會給一個人帶來終生影響。一個人成年以后的價值觀、性格氣質、行為取向等,背后的影響因素往往跟童年的經歷有關。所以說如果沒有很好的啟蒙教育,將會影響到孩子的將來。遏制校園暴力的發生就要從啟蒙教育開始,從娃娃抓起,而公共圖書館可以為啟蒙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環境。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為啟蒙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家長和孩子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和溝通,也給孩子們一個認識社會的窗口。其次,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是開展啟蒙教育的必備條件,最好的啟蒙教育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在閱讀中吸取營養,在閱讀中增長知識,在閱讀中成長。因此,喜歡閱讀的孩子理解能力強,心智發育好,喜歡學習,善于溝通。
3.2 公共圖書館的橋梁作用。
公共圖書館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孩子們的校外課堂,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公共圖書館宣言》中賦予了圖書館的使命:從小培養和加強兒童的閱讀習慣,既支持各級正規教育,又支持個人教育和自覺教育,同時激發兒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生活壓力增大,父母忙于工作、拼命掙錢,想給孩子創造充實的物質環境,無暇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學生離開學校就脫離了老師的視線。因此,在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盲區里,失去監管和約束的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習氣。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架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橋梁,讓孩子們在圖書館里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3 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許多圖書館同行認為,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是一種補充式教育,這種思維嚴重影響到公共圖書館在社會教育中的定位問題。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教育應該是一種獨立的教育,是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的。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公共圖書館的教育更公平、更自由、更開放,它可以滿足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求知欲,是每個人接受繼續教育的重要平臺。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主動承擔起預防校園暴力的社會責任,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走進圖書館、愛上圖書館,讓他們在課外時間里到圖書館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公共圖書館還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引導他們培養閱讀興趣,增加知識儲備,遠離校園暴力所帶來的傷害。公共圖書館還應配合學校開展讀書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們推薦精品書籍,使學生遠離不良侵害,凈化校園環境,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4 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暴力在給學生帶來各種傷害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對校園暴力不加以控制和預防,任其繼續發展和惡化下去,將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預防和控制校園暴力的發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預防校園暴力應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公共圖書館在預防校園暴力中應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從大力開展各種讀者活動、關心學生的校外生活、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等方面,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朱俊梅.淺析中學校園暴力[J].才智,2010(10):264-265.
[2]王欣怡.對當前家庭教育特點的幾點認識[J].科學中國人,2008(9):118-121.
[3]莫然.青少年校園暴力及其防治[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10(3):19-21.
[4]袁轉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吉林教育:綜合,2016(18).
[5]盛瑩.素質教育視角下“校園暴力”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9):80.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