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瓊梅
【摘要】隨著計算機智能的大面積爆發,各行各業也借著互聯網的東風乘勢而起。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學習過于被動,教師地位過于權威,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評價過于應試。“互聯網+”的到來,給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目前中國也已進入全面改革的攻堅期,要想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出路。在日益變化的時代浪潮中,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刻不容緩。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守仁教授曾在第四屆全國大學英語院長/系主任高級論壇發言,走小步,不停步,年年有進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模式與課程設置,優化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發展優秀教師與學生個體,從而取得大學英語的長效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一、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1.學生學習過于被動。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的課堂都以老師講授為主,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主動思考自己需要增進學習的部分,也沒有途徑去搜集學習資料。教學效果只集中在聽得懂程度,但能否張口說的出來是個問題。遇到問題很少及時地反映溝通,對自身的學習缺乏動力。
2.教師地位過于權威。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以課堂和教師為主。上什么課,怎么上課,都是由教師自主選擇決定。在相對封閉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成為學生心目中較為神圣的存在,對于存在的困惑和疑問,不敢直接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
3.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上課似乎只有定點去教室,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師站在講臺前,滔滔不絕,或者是板書或者是簡單的課件演示,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甚至,由于過于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抵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4.教學評價過于應試。傳統教學評價,教學的最終目的被誤解為考試。為了得到較好的教學反饋,教師的教學目標和重點也傾向于應試的水平,劃重點的舉措屢見不鮮,臨時抱佛腳的場面更是稀疏平常。一切為了分數,高分代表了教學的成功等等,教學評價的錯位,導致教學目標的偏移,對學生的個體發展和交流沒有好處。
二、“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1.“互聯網+”要求創新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網絡世界的開放,拓寬了學生接觸外界的視野,展示了對外交流的平臺。學生通過微信、微博、推特等媒介手段,比以往更容易接觸到外國人。如何增加彼此的互相的溝通交流也成為急需學習的部門。教學的目標不能再局限于應試,隨著學生交流交往的需要,提升英語教學的實際運用能力應當成為主流目標。單純的課本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對外交往的需求,教師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網絡,挖掘有益的教學內容,在講授知識之外,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水平,切實提高教學知識的應用水平。
2.“互聯網+”要求豐富教學模式與課程設置。各種移動平臺和軟件的流行,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課堂授課,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利用微課堂等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給所有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創新授課模式,讓學生來當小教師,既增強了學生自己的學習水平,也提高了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慕課、翻轉課堂等新教育模式開始誕生,也開啟了教學模式變革的新時代。在“互聯網+”理念的推動下,新的技術設施,為創新教學提供了各種服務。學校可以利用云端做認知工具、來共享教育資源、還可以支持探究性學習、一對一學習、游戲化學習。在課堂設置中,要從閱讀理解為主的教學重點轉變到以聽說為主上來,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杜絕出現“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等現象。保證課程設置真正貼合學生的興趣,真正貼合對外交往的需求,真正有利于學生發展。
3.“互聯網+”要求優化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傳統的課本知識畢竟只是一部分,英語的教學更注重運用。互聯網提供大量的資源與信息,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提取優質名校教學資源,妥當安排教學內容,通過適當播放英語經典電影、英文歌曲等渠道,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此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也是對傳統教學環境的沖擊。教室不再是唯一的教學環境。基于計算機的英語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都建了一個無限開放的學習空間。
4.“互聯網+”要求發展優秀教師與學生個體。時代的發展也要求著教師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板書授課或簡單的課件演示已經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教學環境。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更需要利用網絡手段,增加對新興事物的了解,并能在紛繁復雜的資訊中,善于篩選有利于推進自身授課,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有利于創新英語教學改革的資源。此外,教師還要改變以往學生教學監督者的角色,與學生站在一起,正確引導學生在網絡世界不至于迷失。學生,作為教學個體,不再被動地接收知識,也要主動在網絡世界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提升自身水平;同時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自制能力,面對形形色色的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三、借力互聯網推進英語教學大發展
網絡的發展是一只雙刃劍,如何充分發揮它的益處,既需要教師的智慧和主動作為,不斷提高自身整合資源、課堂管理以及網絡技術運用的能力,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和自我克制,主動思考學習。“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更是需要有關部門合力研究探索發展之道。
未來大學英語的發展,必將更加注重英語應用能力創新教學目標;必將更加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豐富教學模式;必將更加重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優化教學資源;必將更加注重共同學習進步發展教師和學生。
參考文獻:
[1]趙云.“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