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婷
摘 要:高中數學的學習可以稱之為數學的研究活動,在這種平臺的帶領下給學生制造了一定的學習空間,但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數學學習本質上的改變就要求同時實現教學方式上的創新與改變,兩位一體,才能開展真正的高中數學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新教學 教學方法
創新思維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一種重要的能力,高中數學作為高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改變傳統教學,采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
現在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要求教師要改革,使用創新教法,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穎自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激發想象力,進入實踐中去。這樣能使學生具有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體現出教師傳授知識、指導啟發的作用,學習生活更精彩活潑,這樣學生才會更積極主動,而要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加活躍,教師必須要使用一些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上課只用黑板和粉筆的現狀,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學以致用,采取“動”“靜”兩字的結合,給予學生真實感和立體感,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抽象理性的知識,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高中數學并不簡單,需要學生不斷研究得出結論,例如,在學習抽樣調查時針對全體學生進行實際性的活動得到規律,接著根據數字可以進行概率分析。或是讓學生演繹一些生活中關于數學的情景,以數學游戲接力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匯聚到一起,或者讓學生到臺上說明自己是如何解題的,以這些活動向學生演示出數學的奧秘,不要一味地只利用課本進行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很重要。例如,在學習不等式時,先給出幾個簡單的不等式:2x+4>0,5x+x-3<2,接著再加上x的二次方,讓不等式變得復雜起來,再根據不等式畫圖,與函數聯系到一起。
二、以小組討論為形式,以情景活動為立足點
創造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光紙上談兵沒有任何用處,但首先需要學習最基本的概念,探究出最本質的東西,接著再規則地解決一些問題,在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要使用不同的創新教學將高中數學帶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是需要活動的,并不是可以印在教材中的文字,這些東西需要自己去參悟,而學生要把所吸收的知識用到實際的問題中,這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識,在這之中能學到的額外東西要比書本上的多得多。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有自主解決問題的愿望,一組盡量在8個人以內,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得出不同的結論,并互相研討,作為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正確的提示以作引導,剩下的空間留給學生自由發揮,培養學生個人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無疑是將課堂交到了學生的手中,提升學生的個人控制能力。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給每個小組不同的立體模型,讓小組分別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出來之后進行互換,這樣就能得出不同的方程以及算法,由此教師再進行拓展教學。比如,可以聚在一起研究二次函數,畫出圖像,一同分析,這樣遠比一個人要有效得多,人多不同的想法也會體現出來,巧妙地利用好這種創新教學方法,學生就很容易發現高中數學不是那么乏味繁重,也不是非常有難度,要指引學生經過觀察,得出數學題目的規律,并動手付諸于實踐,這些過程必須要讓學生自己經歷才起到真正的效果,從動手中找到它的技巧與方法。目前,我們的素質教育要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進發,實現創造型教學,而重中之重就是創新,有了創新,才有一個民族,才能有未來,才能生存發展。學校里教學者們的各種管理是否具有創新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影響的不止是高中數學這一門學科,而是所有的文化學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重視這點。
三、教法中體現創新
(一)例題的選擇與變化。教師對教學中的例題的設計和選擇,要有針對性;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延伸出更多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還要善于設計例題的變化,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某種近似于探索的體驗,去發現數學中的真理,讓學生體驗數學創新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教師要通過對例題變化,例題的解答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利用有形的和無形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認識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歸納,猜想,轉化,提出新的觀點,新的思想。
(二)技巧性的設問。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教學,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問題的來源和選擇。俗話說:“學問學問,要學要問。”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書本的問題,收集大家思考的錯誤問題,根據生活實際的需要所提出問題作為問題的來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廣”的內容,我們用時鐘撥快,撥慢的區別來作為問題,從而引入角的新概念;比如國際象棋的計算問題,從而發現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講究問題呈現方式。對于問題,教師應把它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最好能由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發現問題,將發現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展示問題的過程,因為對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來講,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注重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活動,將學生作為活動地主體,要充分發揮數學交流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交互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及時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及問題解決后進行小結。
(三)自主學習與創新。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
(四)合作探究與創新。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五)研究性學習與創新。研究性學習的特征包括:強調師生共同建構學習內容;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強調在活動中探索研究,圍繞主題搜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解決問題;強調學生的實踐,特別是社會實踐的重要地位;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間。正如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要不斷創新數學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靜.對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J].職業技術,2006(22).
[2]周之良.創新 傳播 應用:龔春燕與創新學習讀后[J]. 人民教育,2006(19).
[3]毛繼強.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天津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