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新
摘要:指出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而不同的生產組織有著不同的投入產出比。介紹了我國無公害蔬菜現有的組織模式,比較了其中的不同,提出了優化策略,以期為促進優良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優化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3602
1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近年來我國出現的毒豇豆、毒韭菜等多種農產品中毒事件,使得農產品安全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已是必然趨勢。而不同的生產組織有著不同的投入產出比,無論是從蔬菜產業的自身發展,還是無公害蔬菜產業發展的國際需求以及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來看,都需要對無公害蔬菜產業的生產組織模式及其效益進行比較研究。
2 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
2.1 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
該模式以農戶的家庭為單位, 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獨自完成生產經營的決策。由于家庭是生產經營的主體單位,所以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工作分配與協調通常是經過家庭內部協商或者自然分配來完成的,此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標準流程,因此決策速度快,隨機性很強。在我國,這種農村承包家庭的組織模式是最為廣泛的一種組織模式。
2.2 專業合作社組織模式
專業合作社是建立在農村承包家庭的基礎上,是生產同一類農業產品的農戶通過自愿的形式形成的一種農業生產組織模式。其社內會員以農戶為主,成員之間沒有級別的界定,采取的是人人平等的管理模式,為全體成員謀取利益,并且按照合作社內交易量的比例分配盈利部分。近年來,這種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模式也是一種發展速度比較快的組織模式。
2.3 蔬菜協會組織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激烈化與社會分工逐步的深化,處于同一行業的公司自愿組織建立起一個可以起到保護、監督、協調等作用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中包括了蔬菜協會,這種組織模式并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是為協會的會員提供技術指導、生產資料供給、產品深加工等,所產生的費用,以服務費的形式收取,以維持協會的正常運營。
2.4 農業企業組織模式
這種組織模式是由農業公司相互聯合,租賃農戶的土地來進行農業生產,生產模式完全按照企業所規定來執行,企業組織在生產中會雇傭一定的勞動力來完成農業生產上特定的生產項目。形成這樣的企業組織的目的就是提高企業本身的市場競爭力,而經營目的完全是為了盈利。
2.5 產業一體化組織模式
該模式是企業與農戶互補的一種組織模式,由農戶提供土地以及生產必須的勞動力,由企業提供農業技術、銷售等服務,從而實現整個農業生產的產銷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的組織模式并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一個具有特定運轉模式,穩定生產和經驗方式的穩固的利益群體。
3 不同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的比較
3.1 生產成本比較
生產成本包括了固定器械投入、人工、技術培訓費等。5種模式之間,由于合作社模式的組織與協會模式組織都是大規模采購,很容易從采購中得到一定的優惠,且大棚設備多為農戶自己所有,因此二者的生產成本最低,產業一體化模式與企業模式盡管也是大規模采購,但是其蔬菜基地建設標準比較嚴格統一,設備也具有先進性,所以成本會高出一些。而以農化家庭為單位的組織模式由于購買主要以個人為主,購買數量受到很大限制,生產成本也是最高的。
3.2 生產收益比較
在收益方面上,產業一體化模式由于其先進的技術,規范的管理,蔬菜的產量及品質得到了最大的保證,處于較高水平。企業模式的生產管理也是統一雇傭進行的,所以產量水平也較高。而家庭農戶、蔬菜協會和合作社更多的是以農戶為主要生產群體,所以產量水平較為接近,且低于前兩者組織模式。
3.3 生產利潤
產業一體化模式下的無公害蔬菜生產,由于生產成本最低,收益又最高,所以該組織模式的利潤最高。而家庭農戶雖然收益和協會、合作社相近,但是投入成本過高,所以取得的利潤最低。盡管企業、協會和合作社的銷售額均低于家庭農戶,但是由于其投入也較低,所以利潤值還是都高于家庭農戶,3種組織模式的利潤值從高到低依次為企業、合作社和協會。
4 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的優化
4.1 加強新型無公害生產組織的宣傳力度
對于無公害蔬菜生產來說,農戶是整個生產的起點,無論在利潤上,還是在生產風險上,家庭農戶為主的組織模式都不占有優勢,這樣的組織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于無公害蔬菜的需求,因此,提高農戶對于市場的參與程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的農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讓農戶接受新型組織模式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無公害蔬菜合作社、相關企業等加大對新型組織的宣傳力度,積極地引導農戶加入,以提高農戶的市場參與度,增加農民的收入。
4.2 加強行業自律行為
無公害蔬菜主要解決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不同于普通的蔬菜,在從生產到加工到銷售的任何一條產業鏈中一旦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產業化的發展。而要使產業順暢發展,就必須加強行業內部的自律行為。首先,應該加強組織內部人員的自律行為,使他們形成一種守信的生產經營意識,對市場負責的態度。其次,要完善相關法律的制定,并加強相關制度的執行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產業化的順利進行。
4.3 建設無公害蔬菜組織品牌
無公害蔬菜與普通蔬菜相比,無論是從生產上,還是在人員上,投入都要高出很多,所以在產量與價位上都不占優勢,唯有品質高的特點,是取勝之道。品牌的建設,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而且還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是無公害蔬菜組織模式優化的必經之路。
5 結語
蔬菜生產有各種不同的組織模式,不同組織模式的成本、利潤、經濟效益各有不同。無公害蔬菜的發展迅猛,很多地區開展研究基地,以種植無公害蔬菜為主,大力發展無公害產業。從長遠來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蔬菜市場消費主流將主打無公害綠色蔬菜。同時,在西方等發達國家,政府對食品的安全程度也逐漸重視起來,對食品質量嚴格控制,提出了應生產高品質的無公害蔬菜,要求生產基地清潔無污染。由此可見,無公害蔬菜將成為新世紀的主導產品。
參考文獻:
[1]崔言民.山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比較及優化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2]崔言民.不同組織模式下無公害蔬菜生產效率評價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9):28~34.
[3]唐鐵朝.河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4]李煥如.發展有機蔬菜大有作為[N].北京科技報,2000\|11\|27(6).
[5]吳建繁.北京市無公害蔬菜診斷施肥與環境效應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1.
[6]劉仲苓.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土壤及蔬菜產品有機污染物的遺傳毒性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04.
[7]洪彬藝.漳浦縣無公害蔬菜發展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