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侯朋飛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智障人士的教育越來越多的得到了來自家庭、社區、社會的廣泛關注,社區教育作為智障人士完成義務教育后繼續教育的方式也逐漸發展起來。家庭的不作為教育、溺愛教育和放棄式教育以及社區教育的教育資源短缺、教育內容單一且沒有針對性以及社區教育與家庭教育完全割裂都影響了社區教育的發展。家庭、社區合作推進智障人士社區教育是實現智障人士發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其中家庭發揮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橋梁作用,社區發揮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主力軍作用共同為智障人士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 智障人士 家庭教育 社區教育
作者簡介:馬曉燕,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流動人口社會政策;侯朋飛,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人的現代化與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7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397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智障人士的教育越來越多的得到了來自家庭、社區、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智障人員的教育不僅可以減輕家庭及社會的壓力,更能使智障人員實現生活自理自立,保障智障人士的權益。目前我國對智障人士的教育集中在對智障兒童的教育,我國也采取了隨班就讀的措施來實現對智障兒童的教育,在完成義務教育后就不再接受其他的教育,生活不能自理,人力方面家庭需要投入極大的精力來對其進行照顧,財力方面只能依靠家庭的收入以及基本的殘疾補助來維持,在這種境況下,發展社區教育已成為必然趨勢。對智障人士的社區教育屬于特殊教育的一種形式,甚至能夠承擔智障人士終身教育功能,需要家庭和社區合作推進才能為智障人士實現生活自理創造條件。
一、智障人士家庭教育現狀及問題
智障人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上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是不作為的教育。一部分智障人士存在智力缺陷的同時也存在身體缺陷,對這些家長來說,自己會在能力范圍內照顧他的衣食住行,有的家長會生二胎,以后由弟弟或妹妹接著照顧他,不會花精力訓練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對孩子教育基本上處于放棄狀態;第二,是溺愛教育。家長對孩子抱有愧疚心理,把孩子殘疾的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在孩子處于幼年期或青春期的時候,家長的身體狀況較好、精力充沛,因孩子本身的缺陷,對孩子溺愛,在孩子表現出憤怒、焦躁等情緒時家長永遠是妥協的一方,這種妥協長時間的積累下來,使得家長對智障人士的教育變得艱難,在家長精力不濟、家庭困難時家長陷入迷茫,甚至出現對未來的恐慌;第三,家長初期對孩子抱有信心,但效果不明顯,放棄繼續教育,任孩子自己發展,甚至出現退步,家長逐漸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最后,是積極的教育。家長會對孩子進行基本的生活教育,逐漸鍛煉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并且長久堅持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這樣的家長是少數的,有調查顯示:智障人士的家人更愿意讓智障人士參加工作。但由于很多智障人士并沒有時間和資源接受職業訓練,導致智障人士現狀和期望不一致,智障人士家庭陷入困境。
二、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社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教育資源短缺、教育內容單一且沒有針對性以及社區教育與家庭教育完全割裂。首先教育資源短缺。教育資源包括教育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在人力資源方面,對智障人士社區教育不同于正式的學校,受各方面的局限,一般聘請退休老師或者慈善人士來擔任,存在人力資源短缺,專業人士基本沒有的局面,智障人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沒有科學的指導,對智障人士教育會形成障礙;其次,教育內容單一且沒有針對性。針對智障人士開設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這局限于智障人士本身的智力缺陷限制,最主要的還是缺乏專業指導人士,社區教育并沒有開展針對智障人士教育的專業課程,而只是根據智障人士本身的智力水平來開設課程,這樣導致被教育者永遠只能停留在本身的智力水平上而不能有發展性的進展,再加上社區教育本身的定位存在偏差,日間照料中心表面上看屬于社區教育的范疇,但實際上卻沒有發揮社區教育的作用,定位不明確且沒有制定長遠目標,教育效果不明顯;最后,社區教育和家庭教育完全割裂。智障人士的生活環境主要集中于家庭和社區,并且家庭和社區同時存在于智障人士的生活環境中,缺一不可。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卻是完全分裂的,社區教育僅僅是教導基礎的課堂知識,家庭教育承擔了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主要責任,但由于家庭本身的人力、物力局限性,對智障人士社會融合能力的教導嚴重缺失,導致智障人士自主生活能力基本不存在。
三、家庭、社區合作推進智障人士社區教育對策建議
對智障人士的社區教育應該基于社會融合做最基本的定位,家庭、社區合作推進智障人士社區教育是實現智障人士自立生活的最重要的方法。
(一) 家庭發揮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橋梁作用
智障人士的殘疾是伴隨著智障人士的出生就存在的,家庭作為智障人士最基本的生活單位,是智障人士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促使智障人士社會融入的最重要的一步。系統的把整個家庭作為治療對象,對智障人士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首先,社區可以用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的幫助家長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家長端正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態度,摒棄那些自卑、自責等心理,從孩子的幼年期開始,逐步加強對孩子的身體、智力、生活能力等的訓練,保持對孩子的信心,使智障人士能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其次,家長要不斷地調整教育智障人士的方法,在教育的過程中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最后,關注智障人員的心理健康。關于智障人士心理障礙的研究表明,智障人士心理障礙的類型與癥狀與普通人相同,且智障人士更容易患心理障礙。智障人士家長要盡量的與孩子多接觸,投入較多的精力來與孩子相處,真正地了解孩子。
(二)社區發揮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主力軍作用
社區作為家庭和社會的緩沖帶,是智障人士實現自主生活的最重要的媒介環境,社區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智障人士隨班就讀完成義務教育后,社區應該承擔智障人士終身教育的主力作用,為智障人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阻礙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最大的壁壘是課程設置,受限于社區教育人力、財力資源的短缺,智障人士的課程設置趨于低年級化、普遍化,這些課程并不是專門針對智障人士本身的課程,所起的效果不顯著。智障人士實現良好的社區教育最重要的是設立特制課程。所謂特制課程,是指針對某位成年智障人士的潛能與優勢,為其量身定制的個性課程,以幫助智障人士提高生活品質,實現充分發展。特制課程應以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為主要目標,在內容上應包含生活技能、職業技能、心理輔導、人際交往等有助于提高智障人士生活水平的個性課程。
社區教育的功能應該是促進教育和生活相融合,寓教于生活,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教導智障人士家庭生活常識,但社區生活乃至社會生活更多的需要社區承擔;在職業技能培訓上,因家庭本身的條件限制,家庭可以提供給智障人士的資源是有限的,相對來說社區可以鏈接更多的資源,為智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根據智障人士本身的特點提供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效果更突出。智障人士很多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社區教育中要有意識地發掘智障人士的興趣愛好,并逐漸強化,為智障人士的職業發展做準備;社區社會工作在社區生活中已經發揮了相應的作用,可以利用社會工作資源緩解智障人士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給家長普及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對智障人士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預防作用。人際交往的教育是智障人士社會融合必不可少的一步,在社區培養智障人士的社會交往技能可以事半功倍。
(三)家庭、社區合作推進智障人士社區教育是實現智障人士發展的最重要的方法
家庭是智障人士賴以生存的原生環境,社區是智障人士生活的最終環境;家庭教育在智障人士教育初期起著關鍵的作用,社區教育則對智障人士實現自立生活必不可少。家庭、社區合作推進智障人士社區教育是實現智障人士發展的最重要的方法。
首先,社區發揮資源鏈接作用。一方面幫助家長聯系專業的智障人士康復專家。在與家長的接觸中我們發現,有的家長不是不想對孩子進行訓練,而是不知道怎么對孩子進行訓練,家長需要咨詢專業的智障人員康復辦法,了解智障人員的普遍特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找到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一貫的溺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從實際行動上改進教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有半數家長或監護人認為其家中的成年智障人士沒有能力從事任何工作,但實際上他們中的很多是可以從事一部分腦力勞動要求較低的工作的。社區可以幫助智障家庭聯系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對有工作能力的智障人士進行職業訓練,為智障孩子家庭建立“希望工程”,在家庭教育中為智障人士家庭提供教育動力。
其次,要發揮家庭和社區的優勢作用,以智障人士生存需求為導向,開發適宜智障人士學習的特殊課程,建成專業化的教育模式。家庭是智障人士生存的原生環境,了解智障人士的所有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對智障人士做全面的評估,可以為智障人士課程開發提供最詳細的資源;社區是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主要鏈接者,可以引入外部資源為智障人士提供更專業的指導服務,并有機會為智障人士的長遠發展創造平臺。整合資源,發揮智障人士教育的最大效力是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最終方向。
最后,加大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宣傳力度,家庭、社區合作建立輔助智障人士教育的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和社會文化。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過程是一個文化進步過程,也是社區教育的最終目標,社區、企業和社會能夠以開放的胸懷接納智障人士是智障人士接受繼續教育的不竭動力。社區文化包含著對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扶助、包容的精神,良好的社區文化是智障人士社區教育的開端,是智障人士參與社區教育的基本動力。智障人士的自立生活需要企業的支持,為有能力的智障人士提供相應的崗位及培訓,保證智障人士家庭在沒有能力支持智障人士的時候智障人士可以有比較好的生活條件。良好的社會文化需要政府、社區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政府為智障人士社會融合提供政策支持,社區為智障人士提供教育支持,家庭為智障人士提供生活支持,通過不斷的努力建立智障人士教育的合作鏈,推進智障人士繼續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瑞.需求導向視角下智障人士社區融合研究.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2]曾凡林.智障人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2010.
[3]徐玉珍、蔣驪、嚴淑瓊.從理想變成現實:智障人士終身教育課程探索.現代特殊教育.2013(12).
[4]曾凡林.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家庭需求調查.中國特殊教育.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