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富于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必須更新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觀,改革現行的制約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的教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4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7)07-0005-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3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其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成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迫切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主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應用型本科院校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獨具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人才特色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本文對應用型本科院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機制。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建設創新型創業型國家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夠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創業能夠實現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當今時代需要創新與創業。建設創新型創業型國家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部署,提高自主創新創業能力,是促進科技創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現階段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也不強,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匱缺。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契機,著力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創新人才。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激發和造就大量有活力的企業,同時也催了生新的行業產生。創業塑造了創客文化,培育了企業家精神,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最有活力的、是提升我國未來經濟實力的新動力。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的需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主線,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目的的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綜合分析自身的特色和優勢,走特色的辦學之路,努力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三)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需要
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造精神、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加強教育教學的實踐實訓環節,是當今國內外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創新創業型大學生科技綜合素質的主流。尤其是在知識技術不斷更新、“學位≠工作”、“招工難”、“就業難”的時代,大學生要想立足社會,這就需要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學生意志力、思維能力、組織與決策能力、領導能力、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心理素質等培養,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存在問題
培養大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歷史使命。近些年,應用型本科院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并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對市場經濟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大量需求,仍然無法滿足,從而影響了經濟社會驅動發展。
(一)課程設置不符合培養目標,學生缺乏創造性的基礎
1.理論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是學校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目、有計劃、有體系教育教學內容。然而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理論課程設置不符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課程設置常常因人設課,因人調課,許多學校同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相同,難以有效體現各自學校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也無法落實。二是理論課程比選修課及輔修課所占比重過高,學分過多,而且理論課程多集中于專業課,公共課、選修課及輔修課等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課少,導致學生綜合知識及運用能力嚴重缺乏,大學生難以形成創造性思維。
2.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認為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一個環節,一個補充,把實踐教學作為理論認識的驗證而依附理論教學,導致實踐課程少,缺乏系統的課程設計,對課程實驗、實習的學時數得不到保證,使得人才培養目標難以實現。有的因實踐課程需要硬件設備投資大,學校又缺乏資金,設備投入有限,而各高校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造成資源不能共享。有的學校不重視實習基地建設,造成有的學生沒有實習的機會。如今高校擴招,每個學生利用的資源較少,實踐效果不理想。
(二)創新創業教育制度不健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難以提高
1.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實施不到位。現在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專門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基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訓練活動,組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由豐富創新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訓練,以補充理論教學上的不足。由于大學生對創新項目認識不足,了解不夠,在申報創新創業項目時,創新項目的選題都是由指導教師代選的,在后續項目研究過程中學生參與研究少,即使有的項目獲得立項資金,在結題時,只是完成了一些論文而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并沒有很大的提高。
2.教考方法單一陳舊、刻板。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總體而言,教材內容落伍、教學手段單,無法與創新創業教育接軌。目前,學校教學方法以上課為主,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即使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了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但由于受到教室環境的限制及教學設施不足,造成開展的范圍小,收益面小,難以刺激學生創新的興趣。此外,現在學校課程考核多數采用閉卷考試,而且每門課程都建立了試題庫。這種閉卷考試方式造成了考試目的功利化、考試內容教材化、考試題型標準化;考試只重結果輕過程,沒有達到學習這門課程的最高目標。這種考試模式使得學生只對書本知識死記硬背,不重視實踐知識的運用。
3.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教師是關鍵,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必須有一批創新創業經驗豐富及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然而,現在教師大多屬于理論教學型的,教師沒有創新創業能力和經驗,無法擔任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教師。除此之外,隨著高校擴招,教師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調,教師數量明顯不足,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參與科研項目、創新創業訓練的精力有限。由于教師自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匱乏,無法擔任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力量的薄弱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軟肋。
4.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分離。應用型本科院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但在教育過程中存在創新與創業教育分離現象,如: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學校多注重科技創新的培養,學生大多在實驗室做實驗、搞發明創造,而忽視了創業教育;文科專業的學生則偏重創業教育,學生多參與創業大賽、創業咨詢會、創業講座等活動,而缺少創新教育。創新與創業教育的分離,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無法得到全面發展。
(三)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發展不足,學生缺少創新創業動力
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能夠提供精神動力,有了精神的力量就有了足夠的動力去克服困難,取得成果。目前,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缺乏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課外活動形式較少,創新實踐活動少,大學生通過實踐途徑需要的一定知識、技能不足,導致大學生缺乏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正確認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低下。長期以來,部分本科院校只注重傳授專業知識,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更多知識,但對學生實踐技能掌握措施較少,一旦遇到實際的問題,學生就嚴重缺少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在申報創新創業課題時,從課題的申請、立項到結題,都表現出被動和不積極,在做課題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放棄,由項目指導教師來解決。事實上有些學校為了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大部分是由指導教師自己完成的,大部分論文都是指導教師寫的,學生只是掛個名字。這些問題都是源于學校缺乏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氛圍,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動力不足。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前提保證,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現在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時期,經濟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對接市場的需求,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雖然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認識到校企業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也早已開展,但是,從校企合作效果來看,存在“學校熱而企業冷”的現象,合作大多是表層的、象征性的、不規范的,對培養高技能人才發揮的作用不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參與合作積極性不高,合作意識欠缺
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計劃人才培養目標來看,人才培養只適應大眾化的需求,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存在很大差距,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即使有的學校人才培養符合企業的需要,但由于人才培養周期長,需要反復地實踐、不斷地學習,才能提高技能,而有些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存在重招用,輕培養的現象,喜歡招用有技術的熟手,人才培養儲備意識不強,也不愿為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買單”,甚至有的企業把與學校的合作當成是“額外的負擔”,如: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要為學生配備專門的指導師傅,其工作可能會受影響;企業擔心因學生技術不熟練而損壞機器設備,影響生產;企業還要承擔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等,企業對校企合作存在顧慮,積極性不高。
(二)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管理不規范
現在部分學校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存在“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企業對校企合作的依賴不高,據調查發現,企業每年新招聘員工來自校企合作的學校的比例低于10%,企業委托學校培訓員工數量占全員的比例在5%以下,而90%的學校采用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校企合作形式上轟轟烈烈,但實際上把校企合作當做工作任務來完成的。現在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淺層次、短暫的,象征性地簽署幾張協議,追求合作數量不重視合作質量,缺乏“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優勢互補”的深層次合作。現在校企合作還處于民間自發狀態,只是點對點活動,沒有形成整體合作機制,學校與企業簽定長期合作很少。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校企合作,但還沒有建立法律保障措施,造成了學校積極主動,企業被動甚至不動,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
三、建立健全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調整學科專業、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緊緊圍繞“應用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培養內涵,夯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實踐實訓訓練,重點突出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優化與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1.合理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用型本科院校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將各類專業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融合轉變。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學科群,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新實踐、學科專業的最新技術與新工藝、創業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調整專業結構,充實各業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資源,加快創新創業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慕課、網絡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支持和鼓勵教師開設創新創業類建設項目和實踐類的選修課、微視頻為主的微課等教學建設項目。
2.優化課程結構。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課程結構。一是整合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減少必修課的學分,增加選修課學分。二是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建立選修課程模塊,每個課程模塊體現一個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鼓勵學生跨專業、跨領域選擇選修課程,檢查和督促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用于創新創業。三是開設多元化的實踐課程。創新創業教育重在實踐,實踐類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重要環節。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應單獨設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各專業學生通過參加各類課外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取得學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外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1.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大學教育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注重學思結合和因材施教,采用引導式、案例式、討論式、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教師要把學科前沿知識、國際最新研究成果、實踐經驗融入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教師采取課堂互動、邊學邊做的授課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學習效率;還要重視學生主動性、經驗性、互動性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革考試內容和方式,重視學生學習過程,重點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開發多種多樣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辦法,可以采用調查報告、研究論文、案例分析、實踐操作、實驗報告、創意設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重點考核學生思考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提高教師創新創業執教能力。建立一支具有創新創業執教能力的專兼教師隊伍,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制度,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定期舉辦專題研修,通過專題講座、工作坊、交流研討等教學發展活動,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經驗與能力。支持教師自主創業、合作轉化、技術轉讓、作價入股等形式將科研成果、發明專利產業化;鼓勵教師擔任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團隊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建立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考核評價制度,將教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情況及取得成績作為崗位聘任、晉升職稱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創新創業兼職教師庫,制定引入與管理制度,聘請社會知名企業家、成功人士、風險投資人、法律專家、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技術人員等,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教師或創新創業活動指導教師。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依托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組建特色社團,推動創新創業學生社團建設,并舉辦校園文化成果展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度,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就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演練的最好機會。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并能發現差距,及時進行修正自己的不足。學校要開展創新創業型校園文化建設,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并設立專項資金,為創新創業提供物質保障;邀請知名企業家、發明家來校講座,參觀優秀企業;學校對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取得成果給予獎勵,建立網絡互動平臺,傳播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及優秀創新個人事跡,并通過廣播、報刊、電視、網絡等形式大力宣傳和推廣,充分發揮榜樣示范和牽引作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營造良好的精神動力。
四、構建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實現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能夠實現雙贏,既能辦好學校教育,又能促進企業活力,培養適應社會和市場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與企業共同建設“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走出一條適應自身發展、融入行業企業、服務社會發展的特色道路。
(一)提升內涵建設,吸引企業參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吸引更多、更好、更強的企業參與學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就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內涵建設。學校的內涵建設就是謀求最佳辦學質量,而辦學質量就反映在人才培養質量上。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在校企合作教育中贏得持久穩定的關系,人才培養方案尤為重要,必須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市場導向,有針對性培養人才;要重視學生實踐技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出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樣,企業也要積極主動樂意與學校開展合作教育,樂意為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助力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有效開展校企合作,科學和規范的管理是前提保證。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辦學特色尋找適銷對路的企業,與合作企業真誠溝通、達成目標一致、互相滲透、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模式,在保證數量的同時,更要追求合作的質量,建設長期的合作機制。學校還要加強服務企業的意識,與企業開發合作項目,成為企業人才培養基地和輸送庫;還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真正把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工作做實、做好。
(二)企業要站在長遠發展的高度,積極參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強企之本,關鍵在人,人才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的生命之源。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發展每個階段都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企業的各個崗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企業參與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僅是社會賦予的責任,更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企業對自身發展的認識和承擔社會責任決定了企業生存和發展,所以企業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積極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共同培養符合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的各類創新創業人才。企業也要以自身的優勢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支持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縱觀發達國家校企合作被認為是促進高職教育發展、推動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發達國家的校企合作,采用工學結合的教育形式,例如,德國實行的是“雙元制”教育,即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相結合,企業與高校雙方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法國實行學徒制模式,學生半工半讀或工學交替的教育形式;英國實行“三明治”教育,工學交替制分長期和短期兩種,企業在合作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美國的“學交替式”模式是現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最有影響和最成功的模式,企業為學校提供研究資金,為學生提供技術輔導、勞動崗位和勞動報酬,學校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人才資源等。發達國家的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模式為我國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鑒。現階段我國存在企業“招工難”、學生“就業難”的現象,這需要國家和政府主導、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形成一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周谷平,闞閱.“一帶一路”戰略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10).
[2]蒲明.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6).
[3]曹明.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
[4]薛慧.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4(3).
[5]閆海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23).
[6]田碩,顧賢光.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5).
[7]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育,2013(2).
[8]張思韶,李清.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政治學院學報,2015(3).
[9]張優美.“新常態”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與實踐轉型升級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6).
[10]Belinda Dello-Iacovo. Curriculum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an:An overview[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9(29).
A Study on Educ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ANG 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1,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n innovation oriented country,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ˊ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we must upd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establish innovativ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imiting the reform of students′innovative quality upgrade the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And actively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long-term mechanism.
Key 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