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峰 趙鑫朝
摘要:新的課程理念倡導“回歸學生生活”,強調從生活走向政治,用政治服務生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本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可見,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內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也就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情境;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情境內涵
生活化教學情境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創設一種模擬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形象、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去學習,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活躍、互動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運用多種手段創設能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的教學環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內在動力,使學生進入問題者的角色,真正投入學習活動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創新思維的目的。
二、創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情境的主要途徑
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形式多種多樣,依靠教師的經驗和教學規律來選擇。在課堂具體操作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審時度勢地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力。
1.感知生活——應用情境誘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知生活就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在生活中尋找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聯系的、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找準教學與生活的最佳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找素材,將其作為課程資源引入課堂教學,從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要防止僅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選擇教學內容,因為教師的生活經驗不等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校和教師要根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心理規律,選擇契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要注重時效性。要注意選擇時事熱點問題作為教學內容,以培養高中生的公民責任感。如,在講授文化生活中的《我們的民族精神》時,可以結合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這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感受革命志士的愛國精神,強調這種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體現。通過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民族精神基本內涵的討論作好鋪墊。
(2)教學內容要注意與高中生的生活相聯系。要注意選取學生生活中的事件或學生熟悉的事件作為教學內容,以增強教學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如,講解《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服飾的變化等身邊發生的事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生活色彩斑斕、豐富多彩這一特點。
(3)教學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即要針對學生思想中的矛盾和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如,教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現實生活中“各種卡奴”“炫富者”“購買奢侈品”等現象,并結合自己的消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認清自己以前在消費觀上的誤區,使學生明白什么是科學的消費觀。
2.探究生活——做好情境分析,營造良好體驗氛圍
探究生活就是借助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具體生活進行抽象,概括出理論觀點。思想政治課在感知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生活,可以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體驗生活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
(1)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感悟。教師在教學中要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寓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探究中引導學生的認知轉變和德智發展。
(2)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究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引導學生從個案中提取信息,抽取出一般觀點。在互動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指導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究中形成感悟,升華思想,提升知識。
3.共享生活——情境交流,開啟學生思維
社會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生活經驗的獲得也經常是對群體經驗的分享與交流,思想政治課教學也要關注學生群體的教育價值。
教師應多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置于一定的群體中,鼓勵和引導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讓每位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主人。同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通過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溝通,真正把握學生的思想脈絡,了解學生的需要,共同分享生活的經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