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戰(zhàn)伍
摘要:隨著“學講計劃”在徐州市的推行和應用,教學改革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學講計劃”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其最主要的體現(xiàn)方式。詳細闡述了在“學講計劃”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學講計劃;高中英語;小組合作
“學講計劃”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輔導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使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教學,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合作,進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講方式的突出優(yōu)勢,組織學生進行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筆者結合實踐中的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習小組劃分的合理性
對學習小組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是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學生才能有分工、有合作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足夠的實踐經(jīng)驗,在進行小組劃分時也只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采用就近原則來進行分組,即將較近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樣雖然方便了分組,卻忽視了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搭配問題,使合作學習的效果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教師要在準確把握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客觀性的層次劃分,從而對學生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內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小組間力量的平衡,為小組間開展比賽和對抗打下基礎。
另外,在小組劃分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性格,將自制力強有主動學習意識的學生和自律性差、調皮的學生歸于一組,使他們在小組內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為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導策略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和引導者,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任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在學講計劃中,小組討論是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首先,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為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提供保證。其次,教師要向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過程和任務。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談論和研究。最后,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要合理地把握其合作學習的時間,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主動思考,并且又不過量地占用課堂教學的時間。
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在進行談論時,如果一個學生在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時,其他三位同學應該做什么呢?要不要聆聽、動筆記錄?要不要及時補充?這些都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和幫助。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是當前“學講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由于評價方式的復雜性和評價內容的多樣性,給教師對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局限性,將評價的重點轉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上,強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合作技能的掌握。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測試等多種手段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反饋,從而使學生對自我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刻的總結和反思,進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另外,教師不僅要關注小組整體的合作學習效果,更要將評價的對象縮小到小組的每個成員,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學講計劃”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廣交流的合作學習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逐漸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