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輝
摘 要: 班級作為大學生共同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是很關鍵的。用校訓目標引領班級文化建設,能促進學校精神文化的傳播,深化廣大師生對校訓的認同和踐行,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性。本文以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索校訓“忠、誠、勤、和”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和可行性途徑,加強學生對校訓的認同和踐行,從而優化班風和學風、促進班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升班級學生行為規范,最終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 校訓 班級文化 融入研究
一、研究的意義及思路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立達學院的校訓“忠、誠、勤、和”與之非常契合,踐行校訓,同時就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校訓精神滲透到班級建設中,將之日常化、具體化,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縱觀目前對于校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校訓名稱的翻譯、校訓內容和含義的解讀、校訓理論的闡述、名校校訓的羅列分類、校訓功能及意義的靜態分析等方面。縱觀目前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班級文化建設理論探究,較多地使用邏輯推理和描述法,聚焦于普遍性,個案研究較少。本研究立足于前輩的結論,抓住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途徑,了解學生對校訓的認同和踐行意愿情況,運用可行性措施加強學生對校訓的認同。以一個班級作為實證研究對象,把校訓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各方面,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這是本文的重點和創新點所在。
二、立達學院校訓的內涵
校訓是要求師生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可通俗地解釋為“學校規定的對學生有指導意義的詞語”。上海立達學院校訓“忠、誠、勤、和”具體解讀為“忠以持志、誠以待人、勤以治事、和以處眾”,以為全校師生立身處事之標桿,培養具備責任感、勇氣誠實等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的優質立達人。
忠以持志,倡導所有師生應當忠誠無私、盡心竭力、心態中正。從宏觀來說,要求所有立達人忠于國家,忠于共產黨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奉獻力量,從微觀來說,要求所有師生忠于自身的志向和目標,并為此不懈努力。
誠以待人,要求全體師生把誠信作為個人的生活準則,誠實守信,待人要真誠老實,言必行,行必果。因為只有堅守誠信,大學才能稱為充滿信任的美好校園。
勤以治事,倡導全體師生要勤勞勤奮,反對好逸惡勞,在從事學習或工作時,精力集中,專心致志,盡力多做。所謂一勤天下無難事,遇到事情不推諉,具備勤懇的道德義務。
和以處眾,倡導全體師生善良地對待他人、他物。與人為善,謙虛禮讓,幫扶互助,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
三、班級文化
班級作為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重要平臺。班級文化是班級全體師生在一定規范下創造的精神、物質、制度和行為方式。它是班級成員在長期學習生活中發展而成的獨特體系,能正確反射出班級成員的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是一個班集體區別于另一個班集體的重要特征。
優秀的班級文化能形成一種團結進步的精神風貌,班級學生感受到同學間的和諧融洽,團結互助,相互關心,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形成良好的班級凝聚力;健康積極的班級文化能有效引導班級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班級學生構建更完善的人格;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形的規范準則和制度,能柔性約束班級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能有效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用校訓引領班級文化建設
(一)樣本基本情況
本研究選取的樣本是立達學院2014級會計專業的一個班級,共計5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43人。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團員52人,群眾3人。錄取形式方面,參加全國秋季高考統招的有32人,自主招生入校23人。
高職院校主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會計類工作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工作,需要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術;天天與金錢打交道,如果心術不正,容易犯下嚴重錯誤;會計部門一般是企業的綜合性管理部門,要和企業內外方方面面的人接觸,友善熱情待人是基本素質。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結合學生的職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忠于職守、堅持原則、踏實勤懇、誠實樸實、細心謹慎、友善熱情等優良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操守。
(二)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班級學生在共同學習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
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更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校這個微社會里完善自身人格,畢業之后做受社會歡迎的人才。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充分融入校訓“忠、誠、勤、和”。如:組織“校訓解讀”主題會,向學生推送校訓的基本內容“忠以持志、誠以待人、勤以治事、和以處眾”;組織“故事講演會”,分別以“忠、誠、勤、和”為中心詞,以歷史人物為縮影,講述精神可貴;組織“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視頻學習會,他或她曾傾一己之力,踐一生之諾,觸動學生心底的柔軟,形成一股高貴的精神力量。充分利用學院學生德育工作節點,以活動為載體,以校訓為精神支柱,促進班級精神文化的構建。
加強班級精神文明建設,以校訓精神為導向,在思想教育過程中以活動為載體,把校訓“忠、誠、勤、和”融入實際學習生活中,以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態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呈現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面貌。
(三)物質文化建設
所謂“環境造就人”,班級物質文化屬于班集體的硬件,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客觀存在,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要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實現連墻壁也在說話的遠大目標。”該班級的固定教室是學生學習和交往的重要場所,班容是班集體所有成員的形象代言,優秀的班級物質文化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室內衛生干凈整潔,桌椅擺放齊整。此外,板報制作、墻飾設計、公布欄、衛生角等方面,需要精心策劃,并及時更新,靜態不變的板報信息基本沒有育人功能。在班級環境布置中,積極鼓勵全體學生參與,體味其中的快樂和成就。以校訓為基調,凸顯實時變化的主題板報,以期達到育人的目的。教室前方張貼校訓“忠、誠、勤、和”字樣,教室兩側懸掛校訓精神的名人標語,后方板報實時更新。
(四)制度文化建設
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得以實施的制度保障,要求班級師生在個性發展的前提下,規范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
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學生守則”,讓學生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須做,哪些鼓勵做。在建立班級各項規章制度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班會、寢室走訪、個別了解等途徑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促進班級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制度實施過程中不能一味堅持原則,需要靈活開展落實。
為了確保制度有效執行和落實,提升制度管理的嚴肅性,需要班委干部以身作則。因此,班委干部本身素質需要過硬,有良好的自覺自律意識。組織學生對班委干部開展定期的檢查、考評,從而優化班委隊伍結構,可進可出,促進制度建設良性發展。
以校訓精神為班級制度建立的依托,對應“忠、誠、勤、和”四個方面,制定班級管理條例,建立黨、團員發展考核制度、誠信考試制度、上課出勤管理制度、文明和諧宿舍評比制度等,把校訓精神融入班級管理的各方面,以期作為學生優良素質養成的目標。
(五)行為文化建設
班級行為文化是班級文化的顯性形式。班級文化建設的水平,最終要落實和體現在班級學生的日常行為中。
從基本的文明禮儀抓起。在校園里見到師長主動招呼問候;在課堂中有事主動舉手示意,獲得老師同意后從后門輕聲出去;不講話,不隨意玩手機,不帶早餐進課堂;同學間不亂起外號;需要別人幫助時,主動說“請,麻煩,謝謝”等禮貌用語;自覺保持教室、寢室整潔、衛生,不在墻壁上亂涂亂畫;不抽游煙;不隨地吐痰;公眾場合不大聲說話。
有意義的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中重要的育人載體和有力抓手。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文體娛活動對形成良好的班級行為文化能起到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活動要有教育性、趣味性和自主性,讓大家在愉悅輕松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比如在學習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專業技能競賽”,用實際行動接受挑戰、完成挑戰,營造競爭氛圍;組織學生參加“寒暑假志愿者服務”、“獻血”、“學雷鋒”等活動,用實際行動落實校訓精神;主動擔當重要任務,比如負責校運會開幕式節目表演,在集體排練過程中,班級行為文化逐步提升;組織學生為參加各類競賽的學生傳送加油語,增進彼此情誼。
五、學生對班集體反饋情況調查
為了進一步檢測用校訓目標引領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形成對比數據,再次對抽樣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5份,實際回收51份,其中有效卷為51份,有效回收率為92.7%。根據班級文化四個方面的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編制了問卷。問卷共有18道題,目的是摸底學生對班級的滿意情況。
在班級精神文化方面:
請問你熱愛你的班集體嗎?你清楚校訓的內容內涵嗎?
你認為班內同學團結嗎?你信賴班委干部嗎?
你認為班級整體風氣是在不斷優化中嗎?遇到困難時,班內同學會關心幫助你嗎?
在班級行為文化方面:
你會主動參加班級、學院的活動嗎?在校園遇到師長,你會主動招呼嗎?
評選優秀班級時,你會為之努力嗎?畢業之后,你會主動邀請同學聚會嗎?
在班級物質文化方面:
你對班級教室環境滿意嗎?看到教室懸掛的校訓標語,對你有指導意義嗎?
在班級制度文化方面:
你同意你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代表班級形象?你認為班規對你有約束作用嗎?
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有班集體歸屬感,其中一半學生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另外一個家,這充分說明了該班級具有強烈的凝聚力,班級目標明確。在爭創班級利益時,71%的學生態度堅決,表示當然會為之努力。84%的學生認為班內同學很團結,39%的學生表示在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得到班內同學的關心和幫助。因此,通過這一年來師生共同努力,以各類活動為契機,80%的學生對校訓內容和內涵有了清晰的理解,自律性和自主性更為突出,表現出積極向上的優良風貌,班級同學間關系融洽。班級上課出勤率在兄弟班級中排第一;在學校班級年度評優中獲得“先進集體”、“紅旗團支部”;代表學院參加校運會入場式表演,獲得“第一名”;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日活動中獲得“優秀組織獎”;在學院主題板報設計中獲得“第二名”。
六、結語
本文以上海立達學院校訓“忠、誠、勤、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契合為出發點,對校訓進行內涵解讀,提出踐行校訓就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校訓的認同及踐行意愿情況”調查,分析調查結果,并提出相關的對策(體現在階段性論文中)。選取一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實施一系列加強學生對校訓的認同和踐行意愿的可行性措施。以活動為載體,落實“用校訓引領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把“忠、誠、勤、和”校訓精神有機融入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四個方面。最后,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情況滿意度”,獲得對比數據,得出把校訓精神融入班級建設中,對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鄧堂莉.高校校訓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5.
[2]郝先葉.德育工作應注重班級文化建設[J].山西教育,2000(6).
[3]萬夢君.民辦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4]王妮.大學校訓育人功能的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13.
[5]夏萍.五年制高職班級文化建設探討和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本文系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2015年青年課題(ZZLD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