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歡
【摘 要】本文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的基層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就小組合作學習法在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首先文章簡單闡述了中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其次,文章對有效實施中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及注意事項進行了著重分析,希望基層數學教師在面對相似問題時,本文能夠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組合作;中學;數學教學;應用
一、中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做為一名中學基層數學教師,我個人認為,將小組合作教學法應用于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舉措。我將小組教學法應用于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意義總結如下:①拓寬學生思路,改變學生思維模式。一個數學問題,往往會有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單靠一個人是無法將其全部找出的,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可以集思廣益,學習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在拓寬學生思路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②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背景法開展的教學活動,是一個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過程,這與傳統模式下的數學教學活動不同,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與同學交流及學習的機會,只有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生才能更好的發現自身的不足。③小組合作教學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所謂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當中,小組內成員需要互相配合,發揮出各自的思維所長,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夠完成既定教學任務,以小組合作為背景展開并完成的教學活動,其實就是一個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的過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人際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是十分有利的。
二、有效實施中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及注意事項
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中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與推理辨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碰到很多具有開放性的題型,這類題型解題思路并不是唯一的,因此我們可以將開放性題型的討論與探究做為中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切入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已經找到了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而這種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也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生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法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接觸其他思維模式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學習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產生在數學學習認知上的共鳴,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使用合作學習法除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以合作學習法為背景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與小組成員就既定問題主動進行交流與探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主動發言的好習慣,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找到“存在感”,并使其明確掌握數學知識體系的脈絡。其次,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題型的討論與研究,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思維定式及其他小組成員的思維優勢,使其明白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時,應積極發現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所出現的問題,及對其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對自身觀點進行表達,以確保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3.應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據本人與本校及周邊地區多名中學數學教師的交流可以發現,雖然當前合作學習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比較普遍,但卻有一部分教師將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流于形式,而并未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起真正的小組合作。具體表現為分組較為隨意,沒有遵循一定的原則,且合作學習的目的并不明確,學生沒有明確的交流方向,使教學活動變得盲目。這樣一來,難免會導致教學活動表面熱鬧,實則無法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使用合作學習法,首先,教師應增強對合作學習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要求基層教師應盡快完成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轉變,改善之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而合作學習法則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時,只有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才能完成合作學習法的應用初衷。因此,我個人認為,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做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應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及意義、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精心選擇合作教學的內容,從而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探[J].熊成建.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3).
[2]關于新課標下數學游戲與小組合作教學探討[J].石建德.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11).
[3]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與思考[J].婁赫民.江西教育科研,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