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 陳賽萍

【摘 要】針對初中作文教學教師批改學生收效甚微的現象,通過改變評改方式,指導評改方法,開展示范評改;采用互動交流,師生討論互評互改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學會分析作文的優缺點,明確評改方向與評改方法。培養評改能力,提升寫作水平,提高作文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作文教學;評改方法;自改互改;展評交流;教學實效
作文評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環節,傳統的作文修改方式,教師精批細改,學生看評語,缺少動態的思考過程,主體能力性發揮不出來,作文修改的作用被架空,收效甚微,筆者認為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修改過程中學生學會修改,運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作文修改教學方式提升寫作能力。
一、精選例文示范,明確修改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首先教師挑選一篇文章,印發給每個學生,全班參與點評。同時印發記敘文作文評價表:
學生可以整體評價例文,也可以依照表格逐項評價例文。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例文的優點與缺點。然后教師指明批改目標與批改方法,與學生共同討論明確修改作文方法。
選習作《黑板上的記憶》,教師再次解題,題目中“黑板上”是“記憶”的著眼點與引發點,有關“黑板”引發回憶的人與事都可以,它可以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可以是一個體現同學友情的平臺,也可以展現社會生活的舞臺。學生們讀例文后紛紛評價:評價(一)“習作內容樸實,不嘩眾取寵,努力做到記憶回放,真情告白。”評價(二)“有真情實感,有令人感動的瞬間,但缺少生動具體的精彩細節描寫。”評價(三)“開篇點題,結尾抒懷點睛,構思嚴謹;但材料處理上欠疏密有致,詳略安排欠妥。”評價(四)“書寫美觀,但選材大眾化,詳略不當,主題不夠鮮明。”
教師綜合學生們的評價,全班討論如何修改才能升格例文。討論后學生小結方法:①審題要精確,立意要明確;②選材力求典型,富有真情實感;③圍繞主題做到詳略恰當;④詳寫精彩瞬間,做到主題鮮明;⑤書寫漂亮。
這樣,針對同一題目,在立意、選材、詳略、語言描寫等方面,反思、發現、明確、修改。在循序漸進中學到修改方法,從而受到啟迪,獲得效益,為自評作文打下基礎。
二、自評反思修改,互評交流升格
(一)參照例文,開展自評
修改例文后,學生明確了本次作文《黑板上的記憶》的訓練目標,參考評分標準以例文為鏡,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如:有幾位同學,將課間在黑板上涂鴉嬉鬧而置上課鈴聲于不顧的情景展現出來。同樣的生活素材,取材的角度不同,立意也不同,詳寫內容也不同。習作一從課間趣事角度詳細描寫在黑板上畫圖寫字互相調侃的樂趣,感悟到合作嬉鬧帶來的快樂,贊美友情之珍貴。習作二從老師的角度描述上課鈴聲響了,幾位同學還在黑板上忘情畫圖,老師站在門口鎮定地看著他們一陣快樂的慌亂。當幾位同學回到座位上時,老師分析黑板上漫畫之意義,并請畫畫者說明寓意,全班就在復雜的情緒中結束活動,在輕松快樂中進入新一堂課的學習,突出老師寬容慈愛。習作三從觀察者的角度,像錄相機一樣記錄全程,客觀描述事件的整個過程,無情感傾向,無是非判定,無詳略取舍。
依照《記敘文評價表》,參照例文修改方法,思考判斷自己文章的優缺點,寫出自我評價。然后擬出修改方案,再進行增、刪、改、調的修改。習作一同學發現自己詳寫樂趣時,動作描寫用詞不夠準確,表現力不強,就進行揣摩煉詞。習作二同學發現體現老師的“寬容,慈愛”細節描寫不夠,就添加了老師的神態描寫,使老師慈愛的形象更鮮活;同時發現老師還有獨特教育方式,還詳寫老師走上講臺引導同學評價黑板上的漫畫,并征求涂鴉者的心里想法,以表現老師關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思想動態;詳寫了老師的語言、神態,使老師形象更豐滿。習作三同學發現自己文章主題不明確,就進行大膽的刪減,重新確立主題,處理詳略。
經過自主評改,學生修改習作的方向更明確,思路更清晰,能力也明顯得到展現。
(二)互動展評,修改升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指出“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了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教學按學生的寫作水平分組,以4人為小組單位,組織學生對小組內作文進行互評互改。活動時,進行限時交流互評互改,提高活動效率。每次互評互改都先亮出“訓練重點”、“評價表”和“作文修改實施細則”,突出重點,然后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進行評價修改。例如選擇上文習作三,讓習作者展現自我評價,暢談思考及修改過程,其他同學參與思考點評,指出其思考不全面,或者有異議的修改方案,老師在同學不同意見的思維碰撞中,相機點撥,讓學生再次明確方法及修改的依據。
互相評價修改后形成升格文,再比較原作與升格文的區別。選擇升格作文中的佳作及進步較大的作文印發,給其他同學參考,以提高修改效率。
在經過互評互改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作為或傾聽或點拔,對修改的亮點要及時鼓勵并在全班表揚,對推進不力的小組,教師及其他同學要及時幫助,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實踐證明:運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文評改方式,在教師指導修改方法,學生自評自改,互動展評等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反思習作的不足之處,提高修改升格作文的能力。在交流中,提高學生欣賞佳作的水平,增強批改他人作文的準確性和力度,將欣賞佳作的水平內化為修改能力。同時分享了互動成果,有效地提高了作文寫作水平,提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王艷芬,讓寫作在互評中沉潛[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