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霞
[摘 要] 作業,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教材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編制并指導學生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智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常規工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形式下,教師除了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外,還應該對學生作業的布置講究科學性,避免作業的隨意性與重復性,提高作業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做到適量適度;更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業的批改,對學生的作業作出合理評定,同時對作業的批改要講究策略、方法。
[關鍵詞] 英語作業 作業批改 多元化嘗試
作業,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教材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編制并指導學生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智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常規工作。教師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據此調節、改善自己的教學;學生可以從作業檢測中了解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確立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式方法。有效的作業批改能使教師和學生迅速準確地得到教學結果的信息反饋,掌握教學和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與學的方向,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教學;有效的作業批改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智能,特別是自我評價的能力。
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形式下,教師除了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外,還應該對學生作業的布置講究科學性,避免作業的隨意性與重復性,提高作業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做到適量適度;更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業的批改,對學生的作業作出合理評定,同時對作業的批改要講究策略、方法。那么,如何從作業批改這方“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挖掘其潛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呢?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做了一些多元化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等級式
等級式適合于全體學生。對學生英語作業的書寫、準確性、完整性等方面的予以總體量化,分為三個等級:A(優)、B(中)、C(差)。每個等級又分為三等A(A+、A、A-)、B(B+、B、B-)、C(C+、C、C-)。每周評定一次,一周作業得兩次A(或以上)的同學予以表揚。
二、 劃勾式
劃勾式適用于作業有誤的學生。對于學生英語作業中的錯誤,用紅筆加以勾劃。處理方式因人而異:對于優生的錯誤,教師只勾出不改或提出修改的思路,給以引導,令其自我更正,以期盡可能地發揮其學習潛能;對于中等生,教師先勾出錯誤,令其當面修改,適當給以輔導、點撥和必要的幫助,并幫助其分析原因;對于差生,教師則邊講邊改,以期喚起已學內容,做到溫故而知新。
三、 鼓勵式
鼓勵式適合于有進步的學生。對于學生在英語作業中存在的優點要充分加以肯定,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予以表揚。例如在作業后用學生學過的英語加以鼓勵“Very good”、“Excellent!”、“You did a very good job!”還可以用簡筆畫等來加以描述。當然,不僅僅如此,對于一些較優秀的學生,則可以給他們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較高的奮斗目標——如學會從字典中學習;加強課外英語閱讀;多訓練聽力等等。
四、 希望式
希望式適用于偶爾放松、作業欠認真的學生。對于偶爾放松、作業欠認真的學生,若立即以極嚴肅的口氣批評教育,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在作業后適當用一些鼓勵的語言,如:“XX同學,希望你下次比這次寫得更好,OK?”“XX同學,你可以做得更好,你說是嗎?”“XX同學,如果你更向前邁進一步,你一定會更好,老師相信你,你覺得呢?”……據心理學家說,書信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夠減輕當面談話對學生的壓力,使學生易于接受。
五、 輔助練習式
輔助練習式適合于語言運用上有嚴重錯誤的學生。對于個別學生知識上的錯誤,可以先指出錯誤所在,然后在其作業后出幾道針對性練習。如在學生英語作業中發現類似錯誤:-What about play football? {about(介詞)+ V-ing(不定式 to do sth 外)}
請做以下練習:
1、Im good at (swim).
2、Thank you for (help) me.
3、Shes busy (in) (do) her homework.
4、Dont worry about (not have)breakfast.
出輔助練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鞏固加深正確用法,消除錯誤記憶。
六、 對話式
對話式適合于全體學生,但尤其適合用于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英語作為一種交流語言的工具,作為一門學科,其本身蘊藏了豐富的跨國文化教育資源。初中學生對于英語中涵蓋的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歷史典故、民主傳統、生活態度、日常交往等方面的內容存在諸多疑問,僅靠課堂教學顯然無法將這些中西方文化差異一一說明,于是,學生的作業本便成了師生知識、方法和情感交流的“舞臺”。
為了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除了多鼓勵外,還應對提問的學生加以表揚,這樣一來,很多學生愿意將他們的疑問寫在作業本上了。
那么怎樣解答這些疑問呢?
1.直接解答
直接解答適合于較簡單的問題。對于學生想嘗試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譯等問題,予以肯定或否定,但要注明原因。
例如一道連詞成句:
is、a、there、big、the、tree、small、near、house
一個學生做成了四道,但又不能肯定。
1、There is a small house near the big tree.
2、There is a big house near the small tree.
3、There is a small tree near the big house.
4、There is a big tree near the small house.
我就這樣予以解答:四個答案都可以,但1、3優佳,原因在于選擇參照物一般選擇較大、較明顯、且反差不利太大的物體。例如我們可以說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樹上有只鳥,而不會說There is a bird near the tree.樹旁有只鳥。
2.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適合于個別學生提出的稍復雜或需當面解答的問題。例如有學生提出:“XX老師,48個國際音標我還發不太準,請教一下,好嗎?”于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專門教他(她)音標,直到他(她)完全會為止。
3.討論式
討論式適合于多數學生提出的同一問題或問題答案多樣的問題。教師在學生英語作業中經常會發現類似錯誤:-Where did she buy the dictionary?- She buyed it from the bookshop.
對于這種班上多數學生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共同回答。這樣做既可張揚學生個性的發展,又可以培養其互助、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如:
T: Where did she buy the dictionary?
S1: She buyed it from the bookshop.
T:(用手勢或面部表情提示錯誤)
S1: Can anybody help?
S2: At the bookshop.
T: Thats right. Anything else?
S3: Bought.
T: So where did she buy it?
S1: She bought it at the bookshop.
4.查詢求助
查詢求助適合優生提出的可以靠查資料解決的問題。這種問題(如詞語辯解、用法拓展等)則鼓勵優生查閱英語字典,翻閱英語資料,自己動手加以克服,這樣遠比直接給他們答案好得多。
5.談心式
當學生提出的不管是課本內外,還是知識方法等問題,你都能以不同方式一一解答后,學生對老師便有了很高的信任度,于是,他(她)便會把一些情緒上、感情上甚至家庭中的煩惱、憂愁向你傾訴了。這時,你除了在作業本上簡潔回答外,最好當面交流,消除這些“疑問”。這時的交流,可能已不是師生間了,而更像是朋友間的促膝長談了。
當然,以這種多元化的方式批改英語作業遠比傳統的勾劃錯誤、打個分數費時費心得多,但這樣做的收獲也多得多。首先對老師有約束、督促作用。學生與教師不再是傳統的下與上的關系,他可以大膽質疑,而教師要解答教本內外的諸多疑問,就必須加強知識學習與更新,這樣你在接受挑戰的同時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夠對學生因材施教,讓他們不迷信權威、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動手,他們在向教師提出問題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搜索資料、處理資料、獲取信息;在教師引導下與同學交流與合作,并從中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些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探索學習、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乃至對他們終身學習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只重視課堂教學的質量,不研究學生作業的批改效果,最后的結果將是“加法效應”;如果教師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基礎上,再有一套高效的作業批改方法,獲得的效果將是“乘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