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晨

摘 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原創繪本發展的重要時期,專業兒童出版社和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優秀連環畫。文革十年,與其他文藝樣式一樣,本土繪本發展的腳步也幾乎停滯,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如今繪本又慢慢走近人們的視野。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繪本的缺口,選取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繪本讀物教材,針對繪本在培養學生心理和美術學習能力方面進行教學設計,闡述繪本的藝術特色和價值。
關鍵詞:傳統文化;繪本;美術學習能力
[本文系2016年度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校重點項目“中國傳統文化繪本的教育功能研究”(課題號:2016YZD003)的部分研究成果。]
繪本以其圖文互視的特點,在培養讀者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尚人格方面具有強大的指引作用,因此受到廣大讀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青睞。現今,繪本是被國際教育行業認可的指定兒童讀物,繪本閱讀給孩子一種心靈真善美的體驗,它就像一種滋養液,使孩子的心靈得到滋潤,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慢慢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使其終生受益。在我國推行素質教育之風的局勢下,將傳統文化繪本教育融入到小學課堂中,讓小學生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魅力的同時,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傳統文化繪本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內容設計注重提升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和美術素養,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為培育符合創新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鋪墊基石。
一、小學傳統文化繪本教學案例開發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學科設置主要以綜合學科為主,繪本是語文、美術、自然等的集合體,活動方式也多樣化,符合小學課程資源內容的要求。傳統同文化繪本課程開發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出發點,將創意繪本運用到教學中,以繪本具有的故事性趣味性,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過程更富有趣味。國家十一五課題項目推薦項目圖書《繪本中華故事—傳統節日(全六冊)》是中央美院的繪本精華,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將其精髓根植于孩子內心,大幅圖片,美院風采,色彩鮮艷,造型溫
馨可愛,讓孩子領略與初探藝術之美。本文以中國傳統文化繪本《小年獸》為教材,從課程四要素目標、內容、方法與評價進行教學設計,在游戲化地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讀者多元智能發展,培育讀者感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意識。
(一)故事概要
你聽過“年”的傳說嗎?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住著一個孤獨的怪獸,叫“年”。它有四只眼睛,一張大嘴,還挺著個大肚子。每到冬天最冷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生氣,從山上沖下來,抓住那些孤獨的人,把他們吞掉……面對這種可怕的現象,大家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從“年”的手中逃脫呢?怎樣才能阻止“年”傷害孤獨的人呢?其實很簡單,大家都會聚在一起,放著噼啪響的鞭炮,掛上五彩的年畫,穿上火紅的衣服,舉著火紅的燈籠,做滿桌的菜,熱熱鬧鬧地一塊兒過年……家人、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這樣就可以避免“年”的傷害,大家溫馨的氛圍,也感染“年”變成了一個溫柔善良不傷害其他人的“新年”,這就是充滿年味的“小年獸”的故事。
(二)圖畫賞析
熊亮創作的繪本《小年獸》,是真正的中國本土原創繪本,其精神內核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繪本圖畫表現具有連貫性,讀者可以感受到一個個巧妙的圖畫轉換,從不同的情景感受人物設定的變化。繪本中的圖畫能輕易被孩子、甚至不同文化的讀者理解,極富情感表現力,當讀者正沉浸在思考怎樣驅趕年的辦法時,作者只用幾幅圖畫,簡單的文字,告訴讀者過年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很委婉地把話題轉向重點,不讓孤獨的人存在,向讀者傳達樂于助人、團結友善的處事風格。
從這本書的顏色來看,作者的視覺很獨特,繪本看上去也是比較灰暗,而且有點怪異,但是作者認為“每個人觀察的視角不一樣,或者他涉及的角度是灰暗的,但不代表他是灰暗的,只是觀察到的東西不一樣”。
(三)學習活動問題提示
你們知道“年”是什么嗎?
“年”會傷害哪一類人?
你來形容一下“年”的樣子,你認為的怪物還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觀察圖畫,“年”的表情有什么變化?
為了驅趕“年”,我們可以怎樣做?
你認為這個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沒有做到樂于助人、團結友善?
1.學習活動一:我會講故事
活動目標: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教師講述完《小年獸》后,可以向學生提問:故事中的“年”是一種什么形象?可以引導學生簡單地畫出來,突出表現“年”的特征。讓學生回想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培養學生自我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來表演一下故事的內容,使其切身體會故事的意義。
溫馨小提示:
⑴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有關慶祝過年的圖片或視頻資料,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在表演時能夠更深切地表達出故事的發展情節。
⑵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準備好有關本繪本故事的背景音樂,創設一定的情景,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肢體語言表達欲望。
2.學習活動二:紙上的節假日
活動目標:通過描繪學生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假日時光,培養學生文字和圖畫的表達能力,加強其對生活的關注。
活動過程:教師講述完《小年獸》的故事后,結合學生個人的表演,讓學生自行發言:描述“年”的表情及動作特征,總結過年時的習俗,故事中透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教師總結補充學生的發言,并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最有意義的節假日,與同學分享交流。選擇一個有紀念意義的節假日用圖畫和文字結合的方式記錄下來。
3.學習活動二:中國傳統節日交流會
活動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加強他們勇于和別人分享資源的意識。
活動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再次總結《小年獸》這本書想要向讀者透露的知識、情感,從哪里可以得出信息?這個故事中小年獸是一個“領路者”,主要向讀者傳達過年的習俗和人與人的相處模式。春節,在中國人的眼里是一個比較盛大的節日,各種習俗很多,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通過歷史書閱讀、網絡查詢的方式搜集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不分地域。組織學生在班級里舉辦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交流會”,評比出最有趣、最有意義的春節習俗,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知識。
溫馨小提示:⑴為了避免重復的內容,可以實現安排一個節目單。⑵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角色,進行表演。⑶對教室的物品進行合理的布置,營造活動的氛圍。
4.學習活動三:認識“年”
活動目標:通過搜集有關“年”的資料,更多地了解關于年的傳說。
活動過程:搜集有關“年”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年”的特征與生活習性,頭腦正形成對怪獸的認知,加強對物體造型和色彩的理解。教師向學生講述“年”的傳說,介紹“年”的由來。鼓勵學生針對小年獸、過年習俗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
5.學習活動三:我眼中的“年獸”造型
活動目標:通過為“年獸”設計新造型,加入自己的聯想,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意。
活動過程:首先教師向學生講述為“年獸”設計新造型的意義,教導學生認真對待,“年獸”有害的一面是傷害人們,有益的一面是促進人與人之間友愛相處。在建立在學生理解意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把自己的創意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以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向學生發放學習單,指導學生先畫出“年獸”的基本造型,然后鼓勵學生給“年獸”添加新的元素,例如新的眼睛、潮流的服裝、新發型、奇異的頭飾等,由于人存在的個別差異性,肯定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作品。新的“年獸”造型出來之后,鼓勵學生寫出簡介,自己作品的創意在哪里?又有何意義?教師將學生的作品匯集到一起,共同分享交流,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
二、結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期,傳統文化繪本在培養學生能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方面是優質的教材。它以內容的邏輯性、系統性,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創建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傳統文化繪本課程注重游戲化的教學策略,倡導從做中學的學習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主動地感悟道理、學習知識和發展健全的人格。創意繪本課程的研究任重而道遠,需要廣大愛好繪本的研究者齊心合力地去推廣。
參考文獻:
[1]方素珍.創意玩繪本[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
[2]李悅雯.小學繪本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美]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新視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王靜靜.熊亮原創繪本中的“中國味”[D].河南大學.2014.
[5]屈聰.重繪中華文化: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傳統題材兒童圖畫書[D].上海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