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躍峰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本文著重論述了要理解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下,自由地選擇、學習和交往;重視自主閱讀,選擇貼近生活、心理和水平的材料;閱讀要有方法,經常檢查,以便達到能讀會寫的目標。
關鍵詞: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為主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獲取知識是發展自己的起點,內因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去獲取知識。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優勢和潛能,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給學生創造一片自主教育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一、理解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它的核心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主動、創造性的學習。它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學習,學會創新,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欣賞和品味。它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使學習過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這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應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變教學為導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科學的質量觀的同時,不斷更新知識,研究和探討有關的問題,十分重要。
二、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語文課的導入設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兒童的興趣,能使兒童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新力都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搭設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要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學習狀態中。積極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包括聽、看、說、讀、思、寫,唱、跳、演,畫、做、玩。既可以搞同類詞語聯想,也可以對對子、猜謎語;既可以搞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也可以搞演講比賽、辯論賽;既可以點評推薦佳作、概要介紹名家,也可以進行作文競賽、改編課本劇、模擬表演;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要求,應有不同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 如在教學一篇課文時,先引導,在讓學生自己提問……老師把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一讀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然后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發現,共同解決碰到的難題。通過這樣訓練學生,能促使學生盡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3.創設情景,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新課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教師要進入課文角色,創設情境,帶著學生一起去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感情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學生們就在不斷思考和尋求答案的過程里,慢慢地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起深入探索的興趣。在學生的發言中,我們能感受到每個人都在動腦筋,課堂氣氛活躍,就會充滿活力。
4.及時評價,激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適往往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降低,當然提不起學習興趣了。所以,教師要積極參與作表率,為學生吶喊、加油、助威,抓住時機給予獎勵。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功,每個人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
5.要充分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在獨立學習時選擇較熟悉的學習方法。使其在學習中學會學習,而不能用一種方法去限制學生。同時還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難度。教學是因人而異的,不能強迫學生,否則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設計彈性的、多層次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難度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善思、會思,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意識地在課堂控制中運用各種策略,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新,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就能勃發出生機和活力,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