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貞
【摘 要】文本解讀了產教融合與微課程基本概念,基于產教融合視角,探索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實踐: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包括專業與產業、專業與生產、校企實踐等全面融合,調整微課程開發定位;完善產教對接機制、溝通協調機制、質量評價機制等,確保微課程開發效能;基于產教融合視角,優化微課程選題、設計與制作等,提升微課程開發水平。
【關鍵詞】產教融合;水電類專業;高職;微課程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要基于產教融合視角,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開發水電類專業微課程,使微課程成為推動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有效路徑。
一、產教融合與微課程概念闡述
(一)產教融合
1.產教融合概念
產教融合是指高職院校根據水電類專業、促進產業與教學融合、使兩者互相促進、互相支撐、校企協同育人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本質特色,集教學與生產、知識與技能、教學與科研等多位于一體。
2.產教融合意義
產教融合首先是校企合作的需要,只有促進產教融合,才能促進職業教育與企業成果向生產力的轉變;其次,它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它成為一個國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第三,產教融合是推動產業升級與發展的需要,產教融合將發揮教育影響力,使教育更好地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微課程
1.微課程
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微課程”的概念,微課程以視頻為載體、圍繞某一知識點或者焦點環節開展教學的課程,它不僅包括教學活動,還包括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教學反思、教學反饋等,它們共同構成了高職水電類專業教學的“環境”。
2.微課程影響
微課程首先對教師產生深遠影響,它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重大變革,從“教師中心”教學模式向“學生中心”教學模式轉變,也極大地提升了教師專業化素養;對學生而言,微課程有助于學生利用零碎的時間開展學習,學習更加便捷,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聚焦教學重難點,有利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等。
二、產教融合機制下高職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研究
(一)推動產教深度融合,調整高職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定位
1.專業與產業融合
微課程開發要積極推動高職水電類專業與產業的融合,高職院校要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緊密貼近地方產業結構發展與轉型,利用微課程優勢,建立起與產業對接的動態調整機制,基于產業群集效應,凸顯水電類品牌專業,并建立起與此相匹配的微課程教學體系與課程資源體系等;
2.專業與生產融合
微課程開發要基于產教融合機制,推動專業與生產融合,堅持產教融合理念,根據水電類產業生產流程與特點,優化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微課程開發既要尊重教學客觀規律,也要體現企業標準,向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校企實踐的融合
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體系是豐富的,各個構成要素組成一個有機的運行環境,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堅持產教融合思想,進一步優化產教融合環境,基于融合視角,將高職園區微課程運行環境與企業園區環境融合起來,鼓勵微課程深入到企業車間,向生產一線擴展,將教學實踐與生產實踐有機融合起來,促進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實踐與生產實踐的融合。
(二)完善產教融合機制,確保高職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效能
1.產教對接機制,提升微課程覆蓋面
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效能的實現需要完善產教對接機制,根據產業人才需要,實現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人才培養集群效應。高職院校要基于產教對接機制,既根據地區產業需求優化水電類專業體系建設,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微課程體系,為教育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教育鏈與產業鏈提供課程支持與資源支撐,全面提升水電類專業微課程覆蓋面。
2.溝通協調機制,提升微課程互動率
產教融合機制下,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要進一步完善校企溝通協調機制,確保雙方溝通協同的有效性。高職院校要基于產教融合機制,根據產學研一體化需求,提升多元主體在微課程開發中的互動頻率,基于產學研一體化聯盟,發揮微課程在多元主體溝通協調中的積極作用,成為對話的有效渠道,用微課程有效協調各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實現統籌管理,協同建設水電類專業等。
3.質量評價機制,提升微課程有效性
產教融合機制下,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要不斷完善質量評價機制,將水電類專業微課程建設納入到質量評價體系中,將產教融合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不僅考量水電類專業微課程建設質量,還要重點評價微課程建設是否堅持產教融合開發導向;要引入第三方評價主體,制定科學的、可操作的質量評價標準,調動各方在微課程建設中的主動性。
(三)基于產教融合視角,提升高職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水平
1.微課程選題
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選題要堅持典型性、有效性、示范性與系統性原則,將微課程選題聚焦到水電類專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聚焦到產教融合的關鍵節點;注重選題有效性,有助于發揮微課程在推動產教融合中的積極作用;產教融合的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還要具有系統性,雖然微課程以零碎的形式存在,但是每一個微課程、以及微課程各元素之間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微課程設計
微課程設計主要包括導入課題、講解內容、小結概括等基本環節。在導入課題環節,力求導入方式新穎別致,貼近生活實際與學生實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簡潔快速,不能冗長,將學生快速帶入到主題中;講解內容要做到嚴謹有序,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難點得到有效突破,基于產教融合機制,尊重學情與教學內容等;小結概括要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促進知識向技能轉變。
3.微課程制作
產教融合機制下,微課程制作是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的關鍵,它包括教學課件制作、微視頻錄制、視頻編輯等。微視頻制作時,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制作好教學課件,做到簡明、有序、有效等,結構要清晰,思路明確,突出產教融合等;微視頻錄制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錄屏,借助錄屏軟件制作,可以運用攝像機、智能手機等,也可以是綜合運用多種錄制方式,并做好技術處理與微課程管理等。
三、結語
總之,產教融合機制下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要基于產教融合視角,深入解讀產教融合內涵與微課程內涵,把握產教融合意義,認識到微課程對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建設的推動作用,不斷提升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能力與建設質量,使微課程成為提升高職院校水電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推力,為社會輸送優質水電類專業技術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傅偉,蔣道霞.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機制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5,(01):79-80.
[2]毛文學.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12):12-14.
[3]王月.拓展產教融合深度與廣度的路徑問題研究——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6,(08):45-47.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產教融合機制下的高職水電類專業微課程開發研究》研究項目。(課題編號:XJK015CZY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