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 要】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家庭教育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家庭教育中農村缺失的情況比較嚴重,這將給兒童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了解缺失的原因,撰此文,以探討其中的成因,以提供可操作的對策,望能改善其中的不足。
【關鍵詞】兒童;家庭教育;缺失
隨著社會的變化,經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好的改善,生活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但物質文化的豐富,沒有帶來更多精神文化的增加,反而家庭教育缺失的現象很嚴重;原來家庭教育的神圣地位,似乎找不到最初的影子;特別是在農村,基于教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更為嚴重,給兒童成長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嚴重阻礙了兒童的健康成長。
為了穩步推進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健康的發展;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印發《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教育中的基礎性教育,與兒童的正常社會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每個家庭教育都應把家庭教育重視起來;基于目前家庭教育缺失較為嚴重,為此,特撰此文去探析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以更好的做家庭教育建設工作。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
(一)傳統文化的影響
1.“父權主義”的影響
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以后,父親一直在家庭占著一個權威的地位;在開展家庭教育的活動中,都是聽著父親一個人發號施令來完成;而母親在整個家庭中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在家庭教育中也不可能有太高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婦女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真正主事的還是父親;在當前的農村,婦女的地位在很多情況下依然是從屬的地位,在教育孩子上,依然是父親起決定性的作用,母親只是起附屬的作用;這種不平衡的家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然帶來母親教育的缺失。父親特殊的地位,導致給到孩子教育一般是直線和僵硬型,這樣的教育幾乎是失敗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父親教育的缺失。
2.“放養式”教育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的面貌有了更大的變化;吃、住、行等方面都得到較大的改善,但農村從事的經濟依然還是自然經濟,并沒有過度到城市化,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放養的教育方式依然大有存在;他們沒有感受到社會環境特別的變化,這些變化給教育環境增加了額外的教育負擔;他們沒有教育孩子上的擔憂,也就沒有教育孩子的壓力;基于此,他們不會過多的思考放養式教育的缺失,而不可能會去探究放養式教育的致命性。
3.傳統道德的缺失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優良傳統,有著特別嚴謹的家風、家訓;也正是這些優秀傳統道德,培養著越來越多的優秀中華子民;在以往的農村,傳統道德約束著每個個體的行為,培養了兒童良好的處事態度和行為習慣;在當前的農村,孩子五花八門的行為隨處可見,家長和孩子也沒有感到任何的羞恥,可以看出傳統道德缺失的特別嚴重。
(二)法律意識缺失的影響
1.不懂法
在許多家庭看來,孩子是自己的,他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可以任意處置,導致在教育孩子上出現很多的隨意;因為不懂法,也就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不當,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種懲罰可能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缺少懲罰的警示,家長的教育就沒有受到約束,也就沒有章法,沒有章法,家庭教育就缺少束縛,出現亂撞的行為會越來越多。
2.不愿意懂法
不懂法,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懂法;當前國家已經出臺關于兒童保護、防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及規定,一些村民學歷并不低,他們是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但就是不愿意去了解;一方面,好面子,不愿意去承認錯誤,怕是去了解相關的法律條文后,自己是犯了錯的,說出去,那是很沒面子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這些法律不關他們的事,等發生了再說吧,總是持有“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觀念;所以他們會一直堅持當前的教育方式,比如放養式、暴力式等教育方式;不去思考如何可以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三)不同形式“沒文化”的影響
1.文化程度偏低
盡管當前的升學率有所提升,但在農村,村民的教育程度還是普遍偏低,沿海的農村及漢區的文化程度偏高一些;但在山區,或者是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文化程度更低;教育孩子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一門高大上的技術,是不知道從何下手的;加上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孩子的行為幾乎是沒有受到道德層面的約束;當前放養的教育方式已經行不通,他們幾乎是陷入了死胡同,心力都無從下手。
2.錯誤的認識:“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他們不清楚在孩子教育上,所應承擔的角色和責任;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他們花了錢,學校就應該把孩子教育好;不清楚所付出經濟成本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還需要花時間成本在教育孩子身上,他們也是孩子教育的主體;他們不清楚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他們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不注重家校聯合;把過多的責任推給學校,自己則一身輕;一旦家長持這樣的理念,孩子成了學校的孩子,是沒家的孩子,沒家的孩子自然會嚴重缺失家庭教育。
3.教育孩子的經濟化
當前物欲橫沖的時代,一些家庭都以經濟目的來建設整個家庭;在開展家庭活動時,都會考慮經濟成本;教育孩子會花掉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但回報又來得慢,以及來得少;這樣的經濟收益,他們覺得很不值,所以不太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教育孩子,更不可能讓孩子受到更高的教育;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教孩子做生意,而關于孩子成長方面的教育,幾乎都被忽視了。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
(一)提升家庭成員的角色認識
弱化父權在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把權利部分地讓渡給母親;讓母親真正參與到家庭教育當中,補充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增加母親在家庭教育的話語權,彌補父親直線型教育帶來的缺陷,改善父親對家庭教育的看法;父母雙方真正都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可以促進雙方在教育問題上的思考,也增加相互的責任感,減少家庭的沖突,可以有效的促進家庭和諧。
(二)提升家庭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基于家長對家庭教育的忽視,與家長要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特別是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僅僅與家庭談到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好處,他們是很難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應特別地與他們談到忽視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帶來的致命影響,比如過度自閉、過度抑郁等不良心理,這樣他們,才可能下定決心去重視和開展家庭教育。
(三)改善家長對孩子教育主體的錯誤認識
與家長談到,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要主體時,要特別談到缺少父母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的不利影響,比如缺少父母關愛,孩子會沒有完全感,缺乏信任感,可能伴有交往恐懼癥,他們在與同學及未來的同事相處,都會遇到極大的障礙;另外,學校教育的是有缺失的,學校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育,這是任何一個學校都做不到的,讓家長認清這個事實,需要他們去彌補這個不足,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四)加強家庭教育相關法律的宣傳
1.提升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法律意識
讓家長意識到法律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法律是約束行為的工具,也是培養習慣的工具,法律的作用不在于懲戒,而更在于培養習慣;家長如果了解相關的法律,就會按照相關的規定來行事,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習慣,這樣在家庭教育中,能很好的控制好情緒,會減少家庭暴力的發生,讓家庭教育在良性的環境中進行,家庭和孩子自然會從中收益多多。
2.透過多途徑的宣傳家庭教育中的相關法律
宣傳家庭教育中的法律,村委會要發揮村民的所有力量,積極的參與到宣傳法律當中;透過村委會廣播、宣傳欄、海報及宣傳冊等方式,在村里廣泛的宣傳相關法律政策,讓村民認識到家庭教育中法律的重要性,培養村民良好的法律習慣,減少村民其他的暴力行為,為減少和消除家庭暴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改善家庭的“文化”程度
1.提升家長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忽視對孩子教育的村民,一般都是長期待在村里,幾乎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可與他們分享外面世界的變化,讓他們了解,當前的社會是科技與知識的社會,任何正當掙錢機會都需要有相關的知識;有了知識可能不能馬上掙到錢,但沒有知識,可能就掙不到錢;知識的缺乏只會增加生存的難度,會大大減少掙錢的機會,或者說知識的缺乏會沒錢可掙,瞬間陷入生活的極端困境,透過知識缺乏帶來的致命影響,提升他們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2.改善家長急躁的教育觀念
很多家長都過于急躁,想急于把孩子教育好;然而越急越糟糕,最后選擇忽視或者是放棄;要告知家長孩子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出現很多讓煩躁的問題,讓人很焦心的問題;既然是一個長期過程,父母就應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家庭教育工作者要與家長分析在這個過程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也要告知家長遇到問題時,可求助的相關渠道,以保證問題的及時解決。
三、結語
導致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很多,這是一個復雜的命題,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把所有的原因都挖掘出來; 再加上問題是變化和發展的,在一個時間內,是很難做出一個完全準確的分析;但只要堅持家庭教育對家庭、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堅持的一顆探究的心,相信未來,可以改善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把家庭教育做好,做善!
參考文獻:
[1]黃曉慧:《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載《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10期
[2]呂林云:《家庭教育缺失背后的真問題》,載《基礎教育研究》,2016年第21期
[3]吳美佳:《家庭教育中父母責任的缺失原因及其對策研究》,載《現代教育科學》,2014年第6期
[4]楊梅,王小丁:《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述評》,載《教育導刊》,2014年8月上半月
[5]光明日報:《9部門印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年11月15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