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珠
摘要:高等教育的發展促使我們更多的關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邮浇虒W模式逐漸得到了教師們的認同,教學理念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邮浇虒W模式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勢并研究其存在的問題,希望能更好的推廣互動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在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發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而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是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很多高校開展的互動式教學方式對于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老師啟發和引導學生,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和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老師教學的重點在于教學效果,而不關注教學過程,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在互動教學模式過程中,老師要積極的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關注教學實施過程中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簡而言之,這是一種多向的、互動式教學,學生成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和主要參與者。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
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是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以成績為核心,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壓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的逆向思維往往得不到關注,一味地追求求同式思維,教學模式也是灌輸式的教學,老師擔任的只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也只是被動的聽和記,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只停在感官的認識,并不存在理解,更不用說對老師講的內容提出異議和創設性的問題了,這樣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教學體驗中不斷的面臨著新問題,激勵著學生去積極的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還要積極尋找資料和數據,并進行邏輯推理。老師不僅要關注答案的科學性,還要關注學生尋找答案的過程和依據。學生要積極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質疑,師生互動,發散思維積極主動的尋找答案,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二)注重師生互動
在傳統高職院校的課堂中,老師備課細致,在授課過程中耐心的講解每個知識點,而學生在聽課時也是忙于聽講,做筆記,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每個知識點,期望這樣能得到優異的成績。師生之間少了溝通和交流,達不到知識和信息的雙向交流。在互動教學模式中,老師需要創設一種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的教學氛圍,這種教學氛圍在授課前就應該設定好,授課內容是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相互交流不斷形成的。需要注重師生之間的對話和合作,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者,更應該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學生應該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研究問題、探討專題和分析案例等教學環節中發揮著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平等的交流和對話。互動式教學課堂為我們提供的不是現成的,僅僅需要記憶結論的課堂,它是一種能親身感受和體驗的文化之旅。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需要傾聽老師的觀點,也需要針對授課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老師既要講解好知識點,也要根據知識點設疑,開發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不同的思想觀點經過碰撞而形成更高層次的思想成果。
(三)注重教學相長
教學過程,對于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在授課中,教師的專業素質、授課水平和工作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接受的質量和效果,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學習的積極性反過來也影響著老師授課的效果?!皼]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傳統教學中,人們更多的關注是老師對學生的教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對老師的影響。在高職院校中,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合作和交流更少,老師習慣于把知識機械的講解給學生,教學活動變得單調重復,表現不出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無法體會課堂的樂趣和學習知識的快樂。老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而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學,教師只有通過教學活動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并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的前景。在互動教學模式中,老師在教學中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需要老師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不斷地調整教學計劃,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識、提高創新精神和能力。老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在互動教學模式中也得到了提升,傳統的照本宣科已沒有意義。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要有很高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能夠根據課堂情況和學生的反映隨機應變,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F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老師的知識儲備也要與時俱進,在學生的挑戰和質疑下,使老師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互動教學模式在高校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學質量得到重視。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課堂師生互動的深度不夠
在互動教學模式中,需要師生之間思維之間交流和互動,需要老師用熱情感染每一個學生能夠,在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和思維的共鳴和碰撞,從而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要把自己看成是學生的合作者,而不是答案的提供者,把以前課堂上老師一人唱獨角戲變成師生之間共同演講和合作的共同舞臺。在老師的引導下,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和激勵,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給學生提供答案,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創新。在出現不同答案和觀點時,老師并不是答案的裁決者,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同學參與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時,老師創設的問題要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不能選取一些和教學重點無關的案例,只是為了追求案例的新奇性,這樣雖然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但是脫離了教學目的,就無法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老師需要抓住教學重點,讓案例切中要害,并同時考慮學生的興趣、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等因素,對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總結和概括,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學會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
在一些高校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根深蒂固,老師習慣于采用僵硬古板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更新是對教學工作者的一種挑戰,對于教學改革和教學理念的更新,只停留在口頭上,并沒用真正的應用和推廣。老師也習慣于在課堂上做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愿意放下架子和學生形成一種和諧的交流與合作。而且互動教學模式需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老師靈活運用多媒體、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有利于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和互換,有利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提高。
總而言之,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大力提倡互動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