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 要:語文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課堂的好壞直接關乎到素質教育的質量。因此小學生語文水平也通常也是學生素質水平的體現。然而要提高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不僅要求教師從態度上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更要求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探索出一套真正適合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文字運用
一、教學現狀
當今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是不盡人意的,教師既沒有對學生語文漢字水平的運用能力進行訓練,也沒有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問題。只是反復強調要背誦課文,默寫課文,殊不知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在當今的教學理念下面非常不適合,這不僅僅會扼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會使得學生失去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毫無幫助。這不僅和教育部提倡的培養學生素養的方針相違背,更和新課改的教學方法大相徑庭。例如通常教師在講解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畫》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就沒有分析“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首詩的押韻技巧,僅僅是將這首詩當作一種謎語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理解。殊不知,《畫》這首詩不僅采用了動靜相襯,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更將實物表現技巧運用的淋漓盡致。
二、教學手段
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學理念和優秀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在提高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明確教育部所提倡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即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語言應用能力)。其次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必須采用一些學生利于理解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熱愛語文,在生活中可以將語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下面本文將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提出幾點關于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技巧。
(一)關注重點字詞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關注課文當中的重點字詞。讓學生學會從課文當中的重點知識中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主旨大意,同時在揣摩的過程當中還應該掌握作者運用該字詞的寫作手法和表現技巧。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林海音所作的《竊讀記》這篇文章當中,教師可以從“匆匆,吞,貪婪”等字詞中,讓學生揣摩這些字詞的含義以及用法。因為這些字詞不僅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當時作者急于讀書的心理狀況,更將文章作者的那種求知欲望表現的形象生動。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類似于林海音作者的表現技巧和用詞方法,用模仿的方式初步學習,并且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字詞種類方面進行考慮:
1、動詞
課文當中許多描寫生動的動詞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關注這些動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表現事件技巧的能力,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匆匆》一文當中,作者為了描寫時間,運用了許多優美的動詞。例如課文第三自然段當中的“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有怎樣的匆匆呢……”當中的“挪移、旋轉、伶伶俐俐地跨過、溜走了” 等表現優美的動詞,這些動詞雖然質樸,然而卻有著別樣的韻味。教師只要讓學生細心地品讀,就會發現只要動詞運用得當普通的動詞也有獨特的魅力。因此,這便要求學生在進行實際的寫作過程當中,并不一定需要擁有多么豪華的形容詞,簡單而樸素的動詞也可以表現出人物事件的深刻和具體性!
2、形容詞
要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還有一種類型的詞語是不可忽略的,那便是形容詞!雖然在我國的文壇當中,大肆的運用形容詞會讓人以附庸風雅加以詬病,但是,對于一名小學生而言,恰當的使用形容詞對于寫作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這篇文章當中,里面有許多生動的形容詞,都是值得一提的!例如“在這一次是早晨……”這一自然段當中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雖然很多教師會認為這里的形容詞并不能算得上優美,但是曾經在我國的教育日報當中,有位教育家就曾經點評過這段文字的形容詞。其實,對于一個剛接受教育的小學生而言,不一定要用多么優美而豪華的形容詞,簡單平凡但具備表現力的形容詞在文章當中也是非常有用的。這便是語言素養的魅力。
(二)關注重點句型
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從文章當中的重點句型著手。通過講解和分析一些文章當中的重點句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些句型就包括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對偶句,互文句……不同類型的句子在不同的文章當中的表現技巧也不同,教師可以分析文章當中句型的表現技巧,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從以下幾種句型著手:
1、排比句
其實許多優美而又生動的排比句不僅能夠加強文章的表現效果,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現事物的語言意象。這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師在講解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當中“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綠呀……漓江的水真清啊……”。這個句子將漓江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寫作過程當中的語言素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2、比喻句
在講解語文課程當中,學生能夠使用一些較為得當的比喻句對于文章的魅力提高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值得注意和強調的是,學生的本體和喻體一定要有一定的聯系,不能憑空捏造,因此教師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對學生進行這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樣是講解人教版四年級《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當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作者將桂林的山比作老人,巨象,駱駝。這里采用的是比喻修辭格當中的形喻法,即將形態相同的事物,進行牽連性質的描寫。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讓學生抓住本體和喻體的某些特征,切不可將本體的小部分當作喻體的整個形象,否則不但會使得句子表達的不恰當,更會失去比喻的效果。
三、總結
語文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會關乎到素質教育的質量,更影響到其今后語言的運用能力[2]。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關注重點的字詞以及重點的句段,讓學生仔細揣摩這些優美而又生動的語句,并且在課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相信這樣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田田.《以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論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策略》.教育科學,2016.
[2]盧潔玲.《關注語言文字運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語文天地小學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