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平
(岷縣岷州中學 甘肅 定西 748400)
摘 要:在高中化學新課標里明確建議化學科學的學習要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環保教育內容和素材,培養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行為。
關鍵詞:環保意識;環保教育;綠色化學
化學科學的發展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材料,而伴隨它的發展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引起的區域性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健康,而解決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的最佳選擇是走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高中化學新課標里明確建議化學科學的學習要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化學新課標教材中增加了豐富的環保教育內容和形式多樣的環保教育素材,在教學中注意挖掘并充分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可使學生們產生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行為。
一、通過環境污染事例激發環保意識
正處于思維發展活躍時期的中學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現象,在化學教學中通過環境污染事例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環境保護的必要性、緊迫性,樹立綠色化學思想,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一)結合歷史上環境污染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教育學生,如世界十大環境污染事件等;(二)利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事件教育學生,如2010年7月,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2009年8月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岡縣文坪鎮、司馬沖鎮因工廠污染,導致上千兒童血鉛超標;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環保教育,如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各種呼吸道疾病、皮膚病及各種癌癥病人的增多,很多大城市的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充斥于河道和路邊的“白色污染”,氣候反常及溫室效應等。
二、利用化學教材中環保材料和內容培養環保意識
在高中新課程教材中將環保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教育形式多樣、材料內容豐富,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種形式的環保教育內容、挖掘教育價值,精心組織教學,促使學生形成“社會與環境協同發展、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認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化環保內涵。(一)在物質性質的學習中突出其對環境的影響,如碳的氧化物CO、CO2、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鹵素及其化合物Cl2、氟氯烴及重金屬的鹽:CuSO4、Hg(NO3)2、AgNO3等。(二)在化工生產中突出環保教育,如氯堿工業中對氯氣的收集和處理,工業制硫酸和硝酸過程中對尾氣的處理,金屬冶煉中對廢氣廢渣的處理,電解電鍍中對廢液的處理等等都是先回收利用或無害化處理達標排放。(三)通過資料卡片、科學視野、科學史話、科學探究等形式全方位立體化進行環保教育。(四)通過化學習題深化環保認識拓展環保教育,在教材中習題題目涉及化學反應、物質制備、物質性質檢驗、分離提純等過程和結果對環境的影響。
三、利用化學實驗培養環保意識
新教材將化學實驗分散在每一個知識板塊里,增加了實驗設計和自主探究實驗,突出了化學科學的實驗性、科學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可以變換實驗內容、創新實驗方法,追求綠色化學,培養環保意識。(一)規范演示實驗、突出環保教學。演示實驗直觀、簡便、現象明顯,要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嗅覺等感覺器官,認識污染物的危害,如重金屬離子的污染、一些離子生成沉淀、一些物質顏色的變化和一些反應生成氣體的氣味等,所以演示實驗時應注意對有害有毒腐蝕性的物質的取用和使用(硫酸、硝酸、氫氧化鈉、汞)、制取氣體和收集氣體裝置中氣密性的檢查以防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實驗后尾氣的吸收處理或凈化排放及廢液的回收等。(二)培養學生自主實驗、引導學生實踐環保理念。如改變實驗內容及實驗操作方法、創新實驗設計方案等,借此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對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理方法,在實驗室自主實施實驗并在組內組外互評環境保護方面的優缺點;又如實驗室藥品的分類擺放、垃圾處理、衛生掃除等為主題的小環境治理,達到創新、分析、實踐的環保目的。(三)組織參與探究實驗、形成自覺環保習慣。精心組織以環保為主題的探究實驗,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如探究校園或家庭廢棄物的種類及處理方法;探究河水污染物的化學成分、對人類的危害及處理方法;探究農藥化肥的施用;探究城市生活廢水的排放及處理等等。
四、舉辦活動拓展環保教育促進形成環保意識
活動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而舉辦環保教育活動則能促進學生形成環保意識。(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舉辦一些日常生活中變廢為寶的創造發明和科技成果展,舉行環保知識辯論大賽等來進行環保教育。(二)利用身邊的化學和現實生活進行自我環保教育,如居室內甲醛等氣體的成分測試、教室衛生掃除、空氣成分分析實驗、美化校園環境等活動。(三)做環保監督員、評選環保模范、評選環保班級等。
五、開展環境調查研究發展環保意識
調查研究是一個集知識、思想、行動為一體的綜合活動,是知識在實踐中的全面運用。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調查研究,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環保意識形成自覺的環保行為。利用課外時間,讓每位同學都要親臨現場、親身體驗,取樣分析、走訪調查、查閱資料、運用化學等綜合知識并能在一定范圍內解決一些環境問題,將經驗和成果向校內外推廣,形成輻射狀的教育力量,作用和效果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