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蘭
(積石山縣幼兒園 甘肅 臨夏 731700)
摘 要: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而正面與積極的影響需要良好的行為習慣去獲得。當一個人是幼兒的時候,正是人生的初始階段,此時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關鍵的。因而幼兒園應該重視幼兒行為習慣的教育與督導,這是當前新課改的最新要求,同時也是開展幼兒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策略
葉圣陶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庇變菏侨松砷L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幼兒幾乎都是以模仿為主,而幼兒園是其接受教育的場所,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影響都是極大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及培養,讓他們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一步促進幼兒能夠健康成長。
一、通過游戲,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可以通過各種游戲,例如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等游戲,體驗人們互相照顧和關心的美好情感,同時養成禮貌待人,互相謙讓的好習慣。通過游戲,幼兒不僅可以產生濃厚的興趣去玩,還能受到游戲中的啟發,從而激發起幼兒對良好道德行為的積極情感。比如情景模擬在公交上,有的同學扮演售票員,有的同學扮演老人,售票員在老人上車后主動要求乘客讓座,也要引導孩子們主動讓座,通過模擬,讓同學學會“讓座”這一文明行為。再比如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將廢物“變廢為寶”,譬如奶粉罐還能做小板凳、裝玩具的容器,翻過來就是小鐵鼓,在沙坑里還能運沙子。和孩子輪流說,然后再換一件物品。通過游戲,讓孩子發現每件東西都有N種妙用,養成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從而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不浪費的良好習慣。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幼兒通過游戲的活動過程,能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同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容易表現出來,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給予糾正。
二、因勢利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從某種層面來說,幼兒的思想相對比較簡單,而由于他們的年齡相對較小,因而缺乏對事物認知的辨別能力,這時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給予正確的指導,通過引導讓幼兒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幼兒階段正是成長的關鍵階段,因而教師與家長對幼兒的教育不能以批評為主,要以褒獎與鼓勵為主,以免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心,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這對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素。糾正幼兒行為習慣需要從細微的環節入手,從而將不良習慣扼殺在搖籃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兒極易發脾氣,遇到問題就趴在地上不起來,甚至大哭大叫,對于幼兒的上述行為決不能姑息,需要對幼兒進行耐心的引導,對其進行情緒安撫,或是通過注意力轉移的方式,讓幼兒的情緒平穩下來。在生活中,很多幼兒有著非常不好的吃飯習慣,挑食厭食情況極其常見,教師的口頭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時需要調動幼兒內在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通過“最佳餐桌”評選活動來增加幼兒自律性,具體評判標準:吃飯認真、不講話、不挑食等,獲得“最佳餐桌”的每位小朋友都會獲得小紅花,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三、通過榜樣示范強化幼兒行為習慣形成
幼兒階段由于其心智的不成熟往往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擾,并且極易去模仿身邊人的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師與家長都提出極高的要求,他們需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給予榜樣的行為習慣教育。如在幼兒活動中,由于排隊而發生的推擠情況在生活中極為普遍,繼而出現幼兒不遵守紀律的情況發生,而且爭搶玩具情況十分普遍,對于室內桌椅混亂倒塌的情況幾乎無人理會。教師往往會通過口頭說教的形式對幼兒給予批評,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還出現類似的情況。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幫助學生養成極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選取幼兒都比較喜愛的故事,《孔融讓梨》、《三只蝴蝶》、《謝謝小猴子》等等,借助故事里的情節對幼兒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這樣能夠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在日?;顒又姓_\用上述習慣,真正使良好的生活習慣得以推行??傊駱拥牧α繉τ變旱挠绊懯巧钸h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恰當的例子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教導,讓他們意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通過日積月累讓良好行為習慣根深蒂固。
四、家園合作,共同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F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更是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對。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隔代教育,對孫輩總是嬌寵、溺愛,事事包辦,沒有原則,放縱孩子,,結果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等等壞習慣。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棄之一旁。并且,農村家庭的家長自身的行為習慣差,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他們好不容易改過來的行為習慣又變回去。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幼兒園和家庭之間可以制定家園聯系表、家園信箱,使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家庭的和諧、社會的進步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同時幼兒行為習慣的特殊性也為其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所以,以小事作為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切入點,注重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兩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手段,才能讓幼兒接受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章雅利.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教學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
[2]狄維奇.淺談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中華少年,2016(9).
[3]王悅.淺談家園合作對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