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澄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也對當前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也要求廣大院校和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并積極引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故該時期教育至關重要,甚至影響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特別是體育學科教學,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文章主要講述了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體育;體育游戲;“翻轉課堂”;團隊協作
在當前全新的素質教育模式下,教師在注重學生德智水平發展的同時,更應重視其體育能力的培養,使其擁有健康體魄。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速度較快,由于其認知水平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故也具備更強的可塑性。將體育游戲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和參與興趣,但不合理的游戲設置也同樣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在此,也對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體育游戲的特點及類型
(一)特點分析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中融入體育游戲,更加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目前,其已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應用效果事半功倍,從長遠角度看,更加有助于體育事業的長久穩定發展。體育游戲的應用特點分析如下:第一,自由選擇。即一改傳統呆板、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可在課堂中進行自由選擇,以此促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第二,趣味性。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的開展,實現了“翻轉課堂”,教學內容得到了充實和豐富,且課堂氛圍更加的輕松和活躍,更加容易激發和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形成高效性課堂[1]。
(二)體育游戲類型
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游戲類型豐富多樣,故不同類型的游戲也會帶給學生的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與此同時,也具有著差異化的教學意義。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較為常見的體育游戲教學類型包括以下幾種:趣味性游戲,從字面上理解,既具有生動性、活潑性的游戲,故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這類游戲的吸引力更強;教育性游戲,即教育意義深厚,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哲理,從實踐效果上看,這類游戲不僅可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游戲的快樂,同時也能使其對學科教育意義進行理解;競技性游戲,這類游戲在開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競技特征,其目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并可帶給學生精神上的鼓舞,教學效果十分顯著;情節性游戲,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往往需要教師設定出相應的主題或情節,從而圍繞著這一主體來進行,循序漸進的增加游戲難度,進而可為學生留下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和創造空間[2]。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分析
(一)積極影響
1.豐富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常過分依賴教材和教學大綱,較為缺乏創新性,且長此以往,極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積極性。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常以課外活動為主,學生真正能夠學習到的知識十分有限。而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的開展,恰好可解決上述問題,課上教師通常只用一小部分時間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其余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并在其中穿插一些游戲環節,趣味性十足,充分滿足了小學生實際的身心發展需求,因此,通常也會取得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在如今的教學模式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也需進行不斷改革和完善,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作用,為體育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
2.強化體育教學意義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游戲的融入,更加有助于提升該學科教學的意義,加快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從某種程度上看,體育教學應將學生健康體質的培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綜合權衡學生的各方面因素。因此,游戲教學過程中,其更加強調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并注重激發其經濟意識、合作意識等等。
不管是任何類型的體育游戲,均可對學生的精神進行培養,如趣味性游戲,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游戲帶來的樂趣,并使其逐漸對該學科產生好奇心;情節性游戲,可有效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競技性游戲,可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性競爭意識,同時也可培養其努力奮斗、不放棄的可貴精神。可見,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強化體育教育意義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
3.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體育游戲的應用可起到豐富體育教學形式的目的,從教學的角度上看,體育還可大幅度提升教學意義。除上述兩種作用和影響外,它還可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求知欲,從而可積極、主動的嘗試對體育知識進行探索,如此也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出恰當的體育活動,使其在游戲中增加見識,并得到相應鍛煉。另外,教師還可借助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其責任心,這些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
(二)消極影響
1.游戲內容設計缺乏合理性
將體育游戲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一旦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缺乏合理性,便會對教學質量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為其設置一些簡單的熱身活動,難度不宜過大;在正式教學中,要重點結合教材來進行,重點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教學結束后,為學生設置一些可放松精神的小游戲。但如果教師未能充分考慮上述問題而設計出不合理的教學內容,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甚至還會對小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2.教學形式化
體育游戲在如今的教學模式改革下應用十分廣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師對該教學模式了解不夠透徹,故直接導致了教學形式化問題,忽視了教育目標的實現。教學實踐中,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且無法進行合理的組織和規劃,運動強度較低,根本無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鍛煉。如此教學反倒對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該問題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應用途徑簡述
(一)教學準備階段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體育游戲時,準備活動至關重要,通過簡單的動作練習,可讓學生的中樞神經快速進行興奮狀態。在以往教學模式下,課前準備階段常跑步為主,長此以往,學生早已失去興趣,且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趣味性較低。基于上述情況,在教師可在該階段引入一些熱身小游戲,如“數字抱團”,不僅可提升準備活動的趣味性,同時也可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激發其參與意識,如此可為后續教學打下堅實基礎[4]。
(二)課堂教學階段
體育游戲一改以往呆板、單一的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和完善。例如,在小學體育的“田徑教學”中,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常要求學生沿著操場反復奔跑,教學形式簡單,且長時間奔跑也會對學生身體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還會使其產生逆反心理,進而也給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難度,在此情情況下,學生的逃課行為屢見不鮮。而通過體育游戲的融入,充分尊重了小學生熱愛玩耍的天性,以一種競技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如“男女長跑大賽”,即將班上同學分成男、女兩組,借助比賽激發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調動其參與熱情和團隊協作意識,如此不僅可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同時也更加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序性。
(三)借助體育游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通過體育游戲的融入,可緩解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壓力,并減輕運動帶來的疲勞感,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教學實踐中,通過“蘿卜蹲”、“青蛙跳”等游戲的開展,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培養了其反應能力、模仿能力等,更加有助于綜合素質的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十足,符合小學生實際的心理需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體育課程雖是副科,但依然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鑒于此,教師可將游戲體育融入教學實踐,如此,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更加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游戲體育為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且成效顯著,故可在今后加以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栗曉燕,郭海英.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太原市尖草坪三中為例[N].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04:81-84.
[2]李廣源.探索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設計原則[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2:145-146.
[3]張妍.體育游戲教學中對學生體育游戲創編能力的培養[N].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2904:114-116+119.
[4]虞重干,張基振.民間體育游戲之于少年兒童和諧發展的實證——上海市長寧區北新涇第二小學的個案[N].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2:1678-1680.
(作者單位:青島崇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