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娟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數學教學中師生溝通不暢、學生學習動機不明、教師教改創新不足等問題,提出通過采取增進師生溝通、引導學生小組競爭學習、借助現代技術等三種策略,逐步優化中職數學教學,切實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中職數學 師生溝通 小組競爭 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134-02
數學是中職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門公共課程,是中職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當前,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性較差,存在嚴重的低效問題,需要中職教師對教學深入思考。只有高效的數學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達到中職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交流溝通不暢。對中職生來說,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較難的科目,它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同時,也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這些特點都對中職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提出全新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摸清學生的特點,找到適合中職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地優化調整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目前的中職數學教學整體呈現出無章法、無定律、無規則狀態,教師機械盲目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無視學生的情感與認知能力,對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態、接受狀態以及學習效果等毫不關注,師生處于隔離狀態,缺少交流,這樣易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更是讓教師的教學方法得不到及時地調整與更新,從而導致數學教學實效性較差。
(二)學生學習動機不明。中職學校的生源多來自于中考低分學生群體,由于整個初中階段未能認真學習,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中考分數偏低,未能達到中等教育入學要求,最終無奈接受職業教育。這部分學生通常數學基礎薄弱,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有限,自身的學習動機也不明確,因此在中職階段,學生的學習樣貌出現了興趣銳減、不求進取、甚至厭學等問題,加上數學科目較難,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容易陷入學習困難的境地。與此同時,整個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觀點、態度等外部因素都成為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負擔。不管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他們對后續知識的學習。
(三)教學改革創新不足。中職數學教學需要一套系統、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更需要一些現代化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的支持,因為中職學生本身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學習群體,要想獲得教學實效首先應該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過于傳統、陳舊、單調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令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情緒,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更多的學生還會陷入學習困境。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模式亟待改革和創新。目前一些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學課堂依然局限于黑板、粉筆教學,教學模式過于傳統、陳舊,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不到激發,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因此,中職數學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二、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性策略
(一)增進師生溝通,激發學習興趣。良好的教育與學習效果源自積極的學習興趣,教師了解并熟悉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從根本上達到教學實效性的目標。
了解與掌握學生興趣的根本方法在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學生和教師之間要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因此教師需要發揮主動性,主動深入學生群體,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例如:設計問卷、開展問卷調查,家長訪談等都有利于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惑與困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多參與學生組織的文娛活動,在活動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需求,這樣才能找到興趣教學的突破口。
通過與學生的溝通發現,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印象還停留在數學概念抽象,數學公式晦澀難懂的階段,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尋找讓學生轉變數學印象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采取趣味教學法,例如:趣味導入法教學數列。這一章節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列這一概念清晰化、形象化,教師可以采用發散性思維導入法,首先為學生提供幾組數據,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探尋列數的規律,并對應填入正確的數據:2,5,8, ;1,2,4,8, 。這兩組數列,本著從易到難的思路,讓學生先簡單地探索數據之間的規律,正確填空,然后,教師可以逐步加深難度,試問學生:從 1 到 100,將各個數相加,最后的結果是多少?這個問題讓學生陷入了思考,很快就有學生得出了結果,教師繼續提問:如果是 1 到 100 中的奇數相加呢,結果又是多少?由一題發散為多題,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數學逐步產生興趣,這樣學生就能根據前方的規律探尋、思考得出結果,學生逐步摸索到數列的規律,教師就此進入數列教學的正題。
(二)引入小組競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踐證明,競爭式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競爭教學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下轉第140頁)(上接第134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形成小組間比賽、競爭、對決的態勢,各個小組成員會有強烈的榮譽感、責任感,帶著這份榮譽與責任自覺地配合小組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并能及時地參與教師所布置的各項教學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也可以形成競爭與合作,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這不僅是對自身的學習負責,也是對整個小組的學習負責。
在科學劃分小組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也就是通過布置任務來驅動各個小組來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共同為完成任務而努力協作,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函數”的相關知識時,通常有 3 大類表示方法:解析法、圖象法與列表法,根據這三種表示方法教師給小組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分組探討不同函數表示法的優勢、劣勢,同時要求各個小組必須對一個函數關系用這三種方法表示,最后,每組派代表上臺畫出自己的函數圖象,并參與相關數學問題的討論與探究。任務下達后,小組間形成熱烈的討論。這樣的安排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更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三)借助現代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中職教師必須竭盡全力地活躍課堂,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對此,教師要不斷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引進全新的教學方法,嘗試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在新技術的推動和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如筆者在教學“立體幾何”這一內容時,因為這是一項抽象、高難度的知識模塊,它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空間想象力,基于“立體幾何”抽象的特點,筆者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設備向學生展示立體幾何圖形的形態,以及相關已知量、未知量等的分布,鼓勵學生利用已知量,觀察立體幾何空間圖形等來求得未知量,學生在多媒體圖像的幫助下往往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立體圖形的特點,從而高效地作答。
同樣能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還有“函數”知識點,當涉及到函數圖象、函數單調性、遞增遞減等規律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形象地展示圖象的增減變化規律,讓學生明確一個圖象自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輔助學生高效學習。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要時刻跟隨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優化、調整教學課堂,為課堂注入全新的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中職數學的教學效率。
中職數學教學是一個復雜而又深入的過程,為了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實效性,中職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方面深入思考,隨時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興趣入手尋找教學實效性的突破口,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開創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高 溫.試論提高高職數學教學質量的幾個有效途徑[J].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2]林 琳.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思考[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王留成.中職數學教學中的信息化運用之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