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 要:在這個知識服務于社會發展的環境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和文化素質的培養。而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不難發現,教育者在不斷落實相關政策時,雖然鼓勵學生要進行廣泛的語文課外閱讀,但是卻對其進行了錯誤的引導,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鑒于此,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誤區及科學指導進行相關淺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誤區;科學指導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尚且不夠成熟,其在不斷接觸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進而會影響其后期的發展。因此,如何對該時期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需要相關的教育研究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有效解決問題,進而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誤區分析
1.將語文課外閱讀理解成了隨便看“閑”書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小學教師鼓勵學生看課外書,但是卻不對書籍的種類進行有效的引導,常常將看課外閱讀書理解成看“閑”書,他們認為這種看“閑”書會嚴重浪費學生的時間。相比較看“閑”書,他們更希望學生能夠在每時每刻背誦和聽寫的過程中對書本上的相關知識進行鞏固,這才是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的誤區主要是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得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支持,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2.限制課外閱讀,認為其應該輔助考試
很多教師和家長雖然能夠認識到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但是他們卻將課外閱讀錯誤地理解成是一種輔助教學、輔助考試的途徑,其將語文課外閱讀神圣化、功利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使學生帶著一種功利的目的去讀書,阻礙了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有效培養,有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
3.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存在約束、不夠人性化的問題
很多教師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會在學生閱讀的時間和閱讀量方面布置作業,并且還要求學生對相關詞語進行摘抄和背誦,還要對其作業成果給予批閱和檢查,逐漸增強了語文課外閱讀的任務功能,但卻不能有效幫助學生發現閱讀的樂趣,時間一長,學生會逐漸將這種課外閱讀理解成作業,閱讀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不閱讀的動力也逐漸消磨殆盡。
4.將作文書作為最優的閱讀材料
由于小學生正處在寫作的初級階段,其在言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架構能力方面不夠成熟,因此,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在這個時期,課外閱讀的材料應該以作文書為主,并且要求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背誦相應的段落,摘抄其中較好的詩詞語句,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樣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在這種學習的環境中,學生在看書時反而更為敷衍了事,這無疑又成為閱讀的一大誤區。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科學指導
1.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閱讀引導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教師要想對其進行有效和正確的指導,就要尊重個體差異,能夠劃分好層次、目標和要求。例如,教師可以將閱讀目標分為三種等級,第一級就是要在識字量上達到相應的要求,能夠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明確其中的道理;第二級就是有相對豐富的語言積累,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第三級就是針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對其進行合理的幫助,這樣才能使短文閱讀有效進行。
2.要在引導的過程中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灌入其中
在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不斷地挖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這種感染和熏陶中挖掘出閱讀的興趣,進而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在推薦書籍時,種類和形式不要單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進行高效高質量的課外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西游記》《寶蓮燈》等相關深受學生喜歡的資源吸引學生對相關視頻內容的觀看,然后當學生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后,帶領他們去閱讀文本,這樣能夠有效減少閱讀的阻力,并且能夠保持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
3.家長要在無形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很多家長只知道鼓勵和督促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但是卻不注重自身的行為表現,這樣就很難說服學生,家長應該采取更為積極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例如,家長可以選擇和學生共同讀一本書,針對其中具有教育的內容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其課外閱讀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確實存在著很多閱讀誤區,相關的研究人員應該加大對學生正確的科學指導,將學生的閱讀目的要求給予人性化的層次劃分,并且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灌輸到其中,家長應該加大與學生之間的閱讀溝通,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完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