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娟
摘 要: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小學數學中將“做中學”的情境整合教學融入其中,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通過介紹“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內涵以及價值所在,旨在培養學生處理各種復雜情境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性十分強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掌握數學基本知識的規律所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構建正確的學習知識的能力。然而,目前將“做中學”與情境整合兩者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做中學”情境整合對于提高學生整體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所以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一、“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的內涵
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與現實社會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存在數量以及空間形式等的變化規律。而“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就是教師讓學生根據自身對生活中萬事萬物的感知和認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具體化的數學知識,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做中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身動手學習,以自己熟悉的生活實踐經驗作為參考,在具體的情境中,養成數學學習意識,為構建一整套系統的數學學習方法打基礎。
二、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的價值所在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階段,所以對于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教學價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將數學直觀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在開展“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方式時,可以讓學生鍛煉自身動手能力,還可以通過接觸到比較多的具體和數學知識相關的事物,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將直觀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大大降低了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只有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現象在具體的情境中展現出來,讓數學知識生活化、具體化,才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構建嚴密的邏輯思維性。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施“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模式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由易到難的過渡,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能夠全面體會和理解各種數學概念、理論以及公式等的形成過程,并通過動手操作對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和歸納,從而形成正確的知識框架。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將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結論進行正反驗證,從而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三、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的有效策略
首先,教師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不是所有的數學問題都可以通過“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方法來解決,所以在實施此教學方法時,教師要明確各章節數學知識的整體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緊密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情境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需要掌握的知識。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做好課前準備,使整個課程教學具有確定的操作環節,在操作過程中得出探索結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不斷通過探索發散自己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
其次,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建立一套數學模型。“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法,就是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建立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模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扮演引導者,引導學生在關鍵知識點處進行反思,并且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和對比來構建模型,培養學生舉一反三主動探究能力。例如,根據學生的座位、性格、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5~6人的小組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并且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賽,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小組合作、競爭的氛圍下促使學生主動在教師的指引下探究新知識,鼓勵學生質疑知識點,并主動探究、舉一反三。
最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模式,可以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師生互動探究的學習模式。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不僅可以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對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激情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將生活實際問題導入到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比較,將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知識,這對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有著重要幫助。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做中學”將學生帶到一個個數學情境中,將復雜的數學問題抽象化、具體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數學知識形成的緣由,做到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規律,幫助學生盡早養成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許紅梅.淺談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13(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