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慶權

摘 要:在新時期的發展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已經逐漸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教師的知識灌溉向師生對話交流方式進行過渡,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師生關系,還達到了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主要對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重要性、師生對話的特征及如何實現有效的課堂對話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對話;特征分析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師生對話的教學方式也就應運而生,積極展開對話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考,還能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教學模式存在的重要意義
(一)積極將數學知識活化,構建活躍課堂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而若想使其達到更高層次的效果,首先就要對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需求充分滿足,使數學教學并不再只是傳統灌輸式的教學,而是集情感、知識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將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向教師反映,進而得到教師正確的指點和建議。
(二)帶動學生的活躍性思維,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使用師生對話教學模式,不但能將學生自身存在的困惑向教師展示,讓教師對其因材施教,進而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水平,還能讓學生在與教師探討交流的過程中逐漸開發自己的心智,活躍思維,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關于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
(一)由單向學習模式向雙向互動模式進行過渡
在新課改的不斷創新完善下,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自身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革,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由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通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形式展開,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被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對話的教學模式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不但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還能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使數學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廣泛應用,其不但能夠將數學知識過渡成為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內容,還能將數學和生活進行有效統一。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其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日后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地強調相關概念,而是要帶動學生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而進行詳細的分析探討,如在對■、■、■進行比較時,教師向學生提問:“這三個分數哪個最大啊?”大多數學生都回答:“■最大”,教師問:“為什么啊?”學生:“■表示將一個蘋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3份,還剩6份,當然是■最大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拿一個蘋果進行實際操作:“將同樣的一個蘋果,■表示總共有3份,吃掉1份;■表示總共有9份,吃掉3份;■表示總共有6份,吃掉2份,結果證明都是吃掉了蘋果的■對不對?”學生:“對”。由此可知,分數的大小一定要在完全化簡的基礎上進行比較,不能只看分子的大小。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有效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能最大限度地詮釋數學的真正內涵。
三、怎樣實現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師生對話教學
(一)學會尊重學生是展開師生對話的基礎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其內在聲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高效交流對話的目的。其次,教師還要從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入研究學生的思維想法,對于學生一些奇思妙想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學會接受,并對錯誤的觀點和看法及時糾正。最后,教師要在與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善于發現不同學生身上的不同閃光點,進而逐漸培養其交流的勇氣和信心。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展開小學數學教學時,若想讓學生快速融入教學氛圍中,可以合理利用情境構造的方式進行具體教學。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一課時,教師可以積極帶領學生進行操作實驗,進而讓其對圓柱和圓錐的容量觀察對比,教師先往圓錐體內部倒入細沙,然后再將同樣的細沙倒入圓柱體內部,一邊倒一邊引導學生進行數數:“一、二、三”,從而發現“圓錐體的體積=圓柱體體積×■”。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不斷完善下,教師的職能已經不再是傳統形式上的單項傳遞,而是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展開平等和諧的交流對話,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收獲知識,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慶儒.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研究初探[J].時代教育,2014.
[2]劉麗.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特征探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