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俠
摘 要:“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培養人才是鞏固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幼兒階段是人生的開始,注重幼兒養成教育與幼兒道德教育,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必須認識到自身職業的重要性,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用心努力完善綜合文化素養,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精心呵護每一位幼兒,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德育工作;溝通交流;尊重幼兒;家庭教育;家園互動
一、凝心聚力,開導寶寶思潮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然而,緊張的生活節奏讓絕大部分家長終日忙于工作,幼兒園的生活對寶寶的影響日趨顯著。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就像一張白色的宣紙,沒有是非概念,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如果老師做到了誠實、守信、自信、自尊、自愛,孩子就會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德育是立足之本,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身正為師,德高為范。”我們凝心聚力,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寶寶在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二、恒心堅持,洞悉孩子心靈
都說小孩的臉像六月的天氣,陰晴不定,寶寶的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只要我們堅持觀察與記錄,就能發現每一個寶寶的愛好與興趣,甚至寶寶的內心。有的寶寶不夠勇敢愛哭鬧,要讓他多接觸新事物,鼓起勇氣學著更堅強一些;有的寶寶比較沉默,不愛說話,要細心發現寶寶感興趣的話題,主動引導寶寶和周圍溝通交流,鼓勵他樹立信心,更開朗一些;有的寶寶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兒園也很任性,喜歡擁有所有好玩好吃的東西,要多組織孩子們在一起玩耍,讓寶寶們體驗分享的快樂并學會分享,同時,培養寶寶的團結合作精神……時光飛逝,回首六年工作經歷,寶寶的笑容就是對我持之以恒的細心的最大肯定。
三、用心呵護,重視幼兒尊嚴
海卡爾曾說過:“人的尊嚴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對于年幼的寶寶來說,家長和老師共同呵護孩子脆弱的尊嚴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必要保障。為了幫助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健康地成長,身為老師,我們要盡可能地用心呵護寶寶的尊嚴。
四、熱心交流,重視家長溝通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長的航標,家人的關愛是孩子成長的溫床,家庭的和諧是孩子成長的動力。老師與家長合作交流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促進寶寶全面發展。工作六年來,我盡可能地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爭取與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通過電話聯系、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有時也會定期開展家長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
五、真心服務,促進全面發展
幼兒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培養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寶寶的成長包括很多方面,對于處在感知動作思維階段的寶寶來說,身體的、智力的和心理的發展都非常重要。經過不斷的課程升級,我們的教學系統日臻完善,深受寶寶和家長的歡迎。除了幼兒園整合課程的教學外,我們每學期還定期舉辦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真心關注寶寶成長的每一步。例如,在迎接2017年的到來時,我園舉行了以“大手牽小手 一起來運動”為主題的親子趣味運動會。我們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現場,小朋友們奮勇爭先,和家長們密切配合。通過舉辦這次親子運動會,豐富了幼兒在園的生活,鍛煉了幼兒的體質,開發了幼兒的潛能,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將使寶寶受益終生。唯有真心服務,充分理解寶寶們的需要,才能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
六、齊心協力,成就兒童未來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幼兒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齊心協力共促幼兒健康成長,不僅僅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更是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因此,我在這里呼吁國家、社會、教育局以及家庭來一起關注幼兒成長,給寶寶營造一個最佳的成長環境!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讓每一位寶寶都成為父母的希望,國家的棟梁!
教育是一種幸福,幼兒教育的真諦就是為寶寶打開幸福的大門。在未來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以適應要求,完善自我。百年育人,幼小為先,只要我們用心教育,定能成就寶寶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鄒艷娜,唐慧,梁淑貞,等.關于“家園溝通”的調查與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3(2):47-48.
[2]郭華健.淺談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