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
摘 要:小學語文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的重要手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和設計方式也應當隨之進行改變,從而實現作業教學的效能發揮。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的主要原則,然后探究了新時期小學語文作業優化的方式和途徑,以期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和布置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優化;新課程理念
作業設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到教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教學環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作業設計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發揮作業在提升教育教學活動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主要原則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和設計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原則。首先是適度性原則。過去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的作業,小學生大部分的精力用于應付課后作業,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而且大量的作業并不能體現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作業的適量性,精選例題,激發興趣,強化作業的知識鞏固效能。其次是開放性原則。這主要是指在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設計要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引導小學生進行開放性學習,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真正實現作業延伸課堂教學的作用。最后是靈活性原則。它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主要原則之一,具體地說就是作業設計形式要多元化、靈活化,要從閱讀、聽力、書寫等多個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切實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和優化的策略和途徑
(一)建立層次性作業體系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學生,在這個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要體現層次性,也就是說作業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特點出發,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建立層次性作業體系。具體地說,在作業設計的時候要根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綜合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習慣等相關學習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一般情況下,將語文基礎學習好、認知能力強和綜合能力強的學生放在一級學習層面;基礎、認知能力和綜合能力普通的學生放在二級層面;將基礎較差、綜合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差的學生放在三級層面,然后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和目標設置的三個層次的作業,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符合自身層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和提升能力。例如,對《難忘的一天》這篇課文布置課后作業時,一級學生的作業可以設計為讓小學生寫自己難忘的一天;二級學生的作業可以設計為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聯想,并且寫下來;而三級學生的作業可以設計為抄寫經典語句等等。
(二)基于學生的興趣進行作業優化創新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初級階段,具有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要充分把握小學生的群體認知特點,在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和設計方面強化和體現學生的興趣,增加課后作業的趣味性,以小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和出發點,對語文作業進行創新優化。例如,教師可以將畫圖想象作為作業的一種方式,很多古詩的學習要求是學生能夠體會其中的意境,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將詩詞中描寫的場景畫下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也能夠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生活化作業
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因此,在語文作業布置方面,教師要注重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生活化的作業方式,這樣不僅能夠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和途徑,還能夠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將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教師也可以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布置走訪調查、社會觀察等生活實踐作業,強化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拓展以及提升和鞏固小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部分。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要從層次性、興趣性和生活性的角度出發,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優化和創新,提高作業布置和設計的有效性,充分發揮作業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建軍.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芻議[J].赤子(中旬),2013(7):214.
[2]曹越.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9-41.
[3]張鑫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教育科研論壇,2010(12):5-6.
[4]趙興榮.淺談新課程下小學語文作業設置的策略[J].才智,2010(12):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