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摘 要:在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導下,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也在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模式,樹立大語文觀,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教師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與探究,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從整體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
新課程教育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非連續性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有效多元閱讀水平,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多元化的閱讀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信息碎片化的形勢,做到高效閱讀,有效提取信息為我所用。因此,對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深入探究,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充分重視。
一、確定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來講,要想確保各項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首先就必須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深入分析,以促進教學計劃有序進行。對此,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應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科學整合資料,對文章內涵、思想做出更深層次的探究;其次,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時,教師除了要注重教學任務的安排之外,還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來提升授課效率,對各教學環節間的聯系做出進一步的優化。
比如,在講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使用紙團和橡皮等生活學習中的物品進行簡單的小實驗,并制作表格、認真記錄,然后再指導學生總結物體下落特點,通過小實驗來驗證相應的科學道理,并且切身感受伽利略在實驗中的探索真理的精神??梢酝ㄟ^相關數據,以及表格記錄來反映文章內容,但對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來講,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對課文中試驗結果信息的提取上,還要引導學生懂得進行自主體驗和探究,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積極分享各自的閱讀學習心得。
二、注重閱讀教學內容的挑選與拓展
語文教材是教師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所以,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閱讀學習形式,為閱讀相關教學做出積極輔助,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非連續性閱讀文本的教學素材。對此,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把握、利用教材中的插畫,以此來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拓展一些課內外素材,合理劃分教學內容,分別開展閱讀、寫作學習來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提供積極的輔助作用,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優勢充分體現出來,進而為學生營造綜合性學習氛圍,全面調動其學習熱情,進一步鍛煉、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此外,整合其他課程及生活資源,如數學和科學學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圖、文字、表格等相結合的形式出現,我們可以加以改編,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生活中,“非連續性文本”被廣泛應用,如說明書、旅游路線圖、安裝圖等都是訓練的好材料。學生為生活和學習需要而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將興趣濃厚。借此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恰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講解《火燒云》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學習教材中提供的火燒云插畫素材,感受火燒云的美麗,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文章有初步的印象。再引導學生將圖片與文字進行有機整合,以此來幫助其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內容,深入體會文章內涵。
三、重視學生比較、整理與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
教師還應注重學生比較、整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可以找出信息的異同,做出科學的分類與整合,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一些不同種類的文本材料,逐漸傳授其比較、分類的方法,再為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活動。
比如,在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時,教師就可以先抽取出其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將其劃分為非連續性閱讀文本素材,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這樣在先學習了非連續性文本之后,學生可以將其中的一些關鍵信息歸納出來,然后再開展正式學習,便可以進一步驗證、反思自己之前歸納的相關信息。而開展這種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全面且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對其進行閱讀學習方法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了他們提取信息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閱讀學習效果。
總之,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探索、創新教育理念與模式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研究,對增強授課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營造新穎、多元化的閱讀學習氛圍,不斷優化授課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占仙蘭.基于“非連續性文本”特質的小學語文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3(6):31-33.
[2]王瑾.小學高段語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策略研究:以杭州S城區為例[D].杭州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