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青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對當前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教育,它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新課改有力地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在一些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淺見,希望對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一、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依然存在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實施了很多年,但傳統教學理念對一些教師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轉變,語文教學創新能力不足,沒有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語文學習仍然是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發展。
2.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在形式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一些新的教學模式方法的運用不恰當,教學方式要么死板單調,要么過度放任自流,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和管理不當,自主學習變成了放任自流,教師只是把教學中的許多問題拋給學生去解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指導能力下降,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作為課堂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存在運用不合理不恰當的現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組織和指導,造成表面上熱鬧,而實際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尷尬境地,沒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
3.語文作業訓練缺少思維拓展性
一些教師在安排語文作業時,存在作業量大,都是一些機械式、反復重復、簡單記憶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內容和訓練方式不能很好地鞏固所學知識,不能有效地訓練和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同時語文作業的內容過于注重基本知識的訓練,形式比較單一,對一些實踐創新性的作業安排較少。作業的評價方式簡單,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正確處理主體和主導關系,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
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正確處理好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的關系。教師要從傳統的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向課堂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轉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轉變。要實現這樣的轉變,就要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通過這樣的轉變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2.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積極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一是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師要培養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二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正確地引導和合理地分組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通過學生的交流合作,拓展學生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三是運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通過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能豐富學生的信息量,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創新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靈活性,為此教師應積極創新作業內容和評價方式。一是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相結合。語文應用的社會性和普遍性決定了語文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性,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語文應用與語文學習。只有把語文學習與生活結合,才能讓學生和課本教學內容產生共鳴,才會對課文內容學習有深刻體會,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才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獲得理想高效的學習效果,才能使學生深入生活去觀察、去體會、去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二是用開放性的作業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靈活性。在語文作業中除了要加強基礎知識訓練外,語文作業內容要向課外延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和思維為目的。例如在學習《翠鳥》這類狀物課文時,可讓學生根據所學課文內容畫一幅翠鳥的形象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總之,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拓展教學內容,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冬梅.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2013(5).
[2]趙立軍.淺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兒童大世界,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