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華 賀建鋒
摘 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力量,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就是知識落后。而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目前情況下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現狀能夠得到改善,那么其就能促進西部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在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中,需要與經濟的發展聯系起來,實現科學技術到生產力的轉變。對我國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其產生的作用與意義進行闡述,并提出提高我國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質量的策略,以期能夠促進西部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105-02
不少貧困地區以發展農業為主,但卻沒有掌握農業發展的技術,從而導致其經濟發展的速度過慢。而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決定著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水平,要想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就得大力發展地區職業教育。因此,西部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
一、我國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差。雖然在政府的幫助下,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學校在辦學環境、教學條件上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卻在高中和高校擴招的影響下,使得其生源質量得不到保障,這些情況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另外,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體系還有待完善,在制度的制約下學生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使出自職業學校的學生適應現代職業生活的能力較差。而如今的就業市場普遍以學歷高低作為衡量求職者能力的重要標準,這就使得西部貧困地區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不具有競爭力,這也是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不認可,導致職業學校生源少,不少學生和家長會為了學歷放棄職業學校,而選職業學校的學生通常都為學習成績較差的一部分。
2.西部貧困地區職業學校的內部設置不合理。職業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一樣可以升學,但是其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普通高中的學生本就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通過高考邁進高校的大門。但職業學校的學生升學門檻更低,其學習的目的本應該是掌握相應的技能,并應用于實踐,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所以其升學目的與職業教育的目標是不符的。另一方面,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目標沒有以當地經濟發展為導向,使得其培養目標脫離了經濟發展的需求。這主要是因為西部貧困地區在開展職業教育前,沒有對當地的經濟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使得其課程設置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不大造成的。如此一來,職業教育畢業生就很難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無法產生社會經濟效益。
3.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在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規模與當地經濟發展不匹配,我國大部分的貧困地區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以我國西部的某貧困地區為例,該地區所在的省份總共有78所職業學校,大部分都在該省的省會城市和兩三個經濟發展較好的主要城市,而在該貧困地區僅有兩所職業學校。要想通過兩所學校培養的人才來發展當地經濟,幾乎不太可能。該地區總共有6個自治州,經濟發展非常落后,因此在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中,除了需要大量的人才外,還需要一部分能力特別突出的人才。而僅僅兩所學校很難培養出這么多優秀的人才,這就使得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
4.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面向單一。西部貧困地區大多處于農村地區,其發展趨勢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農村的產業結構開始向非農業產業結構轉變。在農村經濟中,非農業的比重不斷地呈現出上升趨勢,使得農村經濟開始由農業向工業轉變。第二,農村的生產格局開始發生改變,原來的農村經濟只求能夠達到供需平衡,如今的農村經濟則開始注重技術含量的提高。第三,不少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開始向非農業轉化,且轉化的速度在加快。第四,農村經濟開始走向市場經濟。農村經濟的這些轉變說明其發展趨勢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然而這些地區的職業教育卻仍然重點突出傳統農業,這就使得其教育格局與農村經濟發展格局出現了嚴重的不匹配。單一的職業教育滿足不了農村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就會導致其培養的人才不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無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
二、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作用與意義
我國大部分的職業學校都存在先天不足的現象,即一些普通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升學率比較差,政府就將其進行改辦,變為職業學校。在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中,教師們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上,而不注重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養成重理論、輕技能的學習習慣。目前,我國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并不高,使得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難以得到快速的發展。因此,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要注意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并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重點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升其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要掌握相應的生產經驗外,還需要將其專業特長與技能聯系起來,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從而為其步入社會正式就業奠定基礎。民族地區是我國的重要區域,其經濟發展水平能影響我國的總體經濟水平。因此,為促進民族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首先需要將其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起來,對于促進我國市場經濟更快、更好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與意義。
三、推進我國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策略
1.重視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教研工作。在設置職業教育課程時,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以經濟發展需求為依據,在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上保持一致性。比如,某地區農業專科學校的種植專業,其課程設置就應包含大田作物的種植技術,果樹、花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技術等。而其園林專業則包含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園林制圖及園林測量等課程。同時,學校還開設有畜牧獸醫、環境資源管理、農產品加工等專業,并建立了相關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以增強其實踐能力。其次,要重視實習工作,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所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中,為地區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職業學校應該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為主,學生在校期間的任務就是要掌握相應的技能。但是,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師資力量薄弱,政府應重視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加大對其的經費投入,使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都能更趨向于現代化。這就要求當地政府首先要意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種重要的產業,只有職業教育發展起來了,當地的經濟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比如,“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除傳統的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外,還擴展到鑒賞藝術、營銷管理、食品營養、生物工程等。學生除了要掌握葡萄質量的辨別技巧、葡萄酒的釀造工藝外,還需要具備葡萄酒銷售技能。因此,為將該專業的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學校和政府有必要提供葡萄園學習基地。并且,還應建立起相關的實驗室,能夠讓學生親自釀造葡萄酒,這樣學生才能把握其中的要點,保證葡萄酒的質量。
3.重視民族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以某自治州的職業教育為例,該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并且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特色。但由于其處于山區,這些資源都沒有被開發出來,其經濟發展十分落后。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則應該根據該民族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需求,對該地區的職業教育進行改革,并從宏觀上對職業院校進行布局。比如,由于水資源、礦產資源、中藥資源及旅游資源發達,當地的職業院校就可多開設與這些資源相關的專業,并將這些自然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用到教學中。而在安排專業結構和設置課程方面,職業學校應重視其科學性及合理性,要主動與市場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特點靠近。對其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和課程進行調整,以保證其能夠與時俱進。
4.提高社會對西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政府和學校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幫助社會進一步了解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網絡、媒體等都是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宣傳方式,網民、觀眾非常多,在這些平臺宣傳職業教育,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此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訓練機會,學校為企業員工提供在職培訓機會,幫助其將學校所學習的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并促進其長遠發展。并且,校企合作的方式還能為貧困地區職業院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不少在職員工都希望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得到提升,如果員工有意愿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職業院校則應該給予其機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兩者存在緊密的聯系。但是,目前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取得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其很難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合理安排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促使職業教育得到一定的發展,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丕潔.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30):5-7.
[2] 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加強雨露計劃支持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的意見[J].
中國扶貧,2015,(14):12-13.
[3] 包志理.淺析西部貧困地區中職學校教育的幾個誤區[J].新教師教學,2015,(14):49.
[4] 董翠翠,張良.經濟欠發達地區林業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初探[J].考試周刊,2014,(A3):168.
[5] 彭貞貞,馬驥.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14,(22):89-90.
[6] 陳亞兵.論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J].發現:教育版,2016,(9):93.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