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來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根據目前學校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低效現狀,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策略,提升科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提升 農村小學 科學實驗教學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54-01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實驗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一、目前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低效的現狀
(一)學生盲目操作試驗,缺乏大膽的猜想和假設
我們在聽課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在課堂上,老師把科學探究問題剛提出,學生的興致很高,摩拳擦掌,準備操作,缺乏了科學實驗應有根據的猜想,缺乏對研究方案的思考與制定,也缺乏組員之間思維的碰撞,沒有周到的考慮實驗里面需要。學生盲目操作實驗,但得不到應有的實驗效果,不會歸納,總結,傾聽。
(二)小組合作探究中,分組而組員不合作
科學實驗活動中,學生探究活動往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但由于學生認知上的差異、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參與科學探究的學生只占少數,小組活動中,個別學生承擔全部探究任務,成了小組探究活動的主角,其它學生成了觀眾的現象不在少數。沒法把實驗的的過程寫清楚,也不會記錄實驗記錄表。
(三)教師在實驗課堂上,對學生的指導缺乏策略
農村小學的教師身兼多科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量,應對上課。在科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指導缺乏策略,表現為滿堂灌驗證,少啟發探討,包辦限制學生的動手參與。
二、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低效產生的原因
造成小學實驗教學低效的原因,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得出了一些原因:其一,家長的因素造成學生將學習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語數英三個學科的學習上,他們要應對這三個學科的考試壓力。其二,《科學》教科書幾乎成為學生科學探究學習唯一的信息源,它們比較空泛。其三,在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教師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往往缺乏足夠的溝通,鮮于理解與幫助,老師包辦完成。
三、針對當前課堂實驗現狀,實施有效的策略,提升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內容選定要適當
教師要真正把科學探究落實,不流于形式,就必須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編寫者的設計意圖。教學中在能夠熟練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內部深層次的含義、熟練運用教材的基礎上大膽的進行創新性處理。教材是針對全國大部分地區制定的,不可能盡善盡美,特別是科學教材更應根據自己所在的教育大環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對待教材。
如在講授四年級下冊《食物中的營養》,教材的設計者以“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在一天中的食物中,我們能獲得哪些營養”、“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等三部分內容。要知道要在一節課的40分鐘完成這些授課內容確實不易,內容太多。我就做了教材內容的重構,把第一部分的內容調整到課前探討,課堂上以學生匯報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資料的收集。接著又把“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兩個實驗進行分組同時實驗,一、三、五小組完成脂肪的辨別方法的實驗,二、四、六小組完成淀粉的辨別方法的實驗。兩個實驗同時展開探究,這樣重構教材后在課堂上實驗就有了實效性。
(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學組織和諧
在科學實驗課堂上,要創設平等和諧的探究環境,倡導課堂教學民主、和諧、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中,教師要把心交給學生,與學生做到融合,是科學探究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經常面帶微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用親切的撫摸,贊美的手勢,蹲下來和學生交談等激勵的動作都能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心理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課堂上出現的情況變化,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增強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
(三)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指導操作到位
學生的自主探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保證和促進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是學生實驗探究活動的助手、激勵者、引導者、促進者。我們將研究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指導。
就如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這一課,特別是在實驗探究的內容上,教師科學指導合作方法,明確學習目的。在科學教學中,觀察、實驗、思考的活動比較多,這些活動大多需要分組、分工合作來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給學生恰當的方法的話,學生就會各做各的,使合作一團糟。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小組長負責安排任務,在任務中器材的發放、實驗操作、觀察、實驗記錄表的記錄、實驗結論的匯報等都要明確分工,分步實施。
實驗開展了,小組合作時,教師要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并實踐,讓他們盡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特別是在碘酒的使用上,滴管吸入碘酒,要注意安全,滴入食物時不能接觸到食物。每一次的實驗現象要圖畫在白紙上,注意觀察,小結,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寫在實驗記錄表上。合作后,要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認識到人多力量大,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并對下次合作產生新的向往。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就發揮出來了,得到實效性。
當同學在本次實驗匯報時,學生要學會:(1)要學會傾聽。不隨便插嘴打斷,努力聽懂別人的發言。(2)學會發言。要學會獨立思考并圍繞中心話題發言,看法要有理有據,語言要清晰,對別人提出的質疑,要耐心解釋。(3)學會幫助。幫助他人要熱情耐心,要善于啟發他人思考。(4)在傾聽的過程中如果有科學上的發現,可以舉手發言補充。
總之,細節決定成敗。要真正做到科學實驗有實效性,就需要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智慧,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與合作下自己發現問題,主動獲取知識,做到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通過自行探究獲取自然科學知識,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從而真正發揮實驗的效應,演繹出教學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S].2011.
[2]劉玉文.實驗教學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N].大眾科技報.2007.
[3]徐杰.小學《科學》課中的實驗教學及策略研究[J]. 科普研究,2009,(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