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青
【摘要】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單一的關注知識的傳授,數學的學習要注重運用與實踐,還要著重培養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索與合作等方式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把數學學習變為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從自主探究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 自主探究 培養策略 交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44-01
引言: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時候要讓學生領會到數學的趣味性與生活實用性。掌握數學基本知識與數學思維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吸收新的數學知識,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走好以上的每一步,對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與正確的價值觀,數學核心素養也就逐步養成了。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概述
1.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素養是在長期的學習與實踐中逐漸養成并獲得的一種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等。PISA提出,所謂數學素養,即在現實世界中個人可以理解與認識數學所起到的作用,且在當前及未來的生活當中可以從事數學活動和做出科學合理的數學判斷的一種能力。筆者認為,所謂數學素養,即學生通過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學會應用各種數學方法,具備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能力。
2.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特質
首先,是內隱性。簡單來說,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是學生內在養成的。所謂數學核心素養,即在學習數學時體驗和提煉的一個結果,雖然對這個結果進行轉化,變為一種自身的數學品質。通過此品質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變為自己的數學邏輯與數學思維。
其次,是統攝性。數學核心素養有著獨特的數學思維、數學模型、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并能夠將這些凝聚起來,形成一個核心素養存在于個體的思維與行為當中。這種核心素養是每一個個體都有的,也都不相同的。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都是作為個體必不可少的。
二、小學數學素養的表現特征
1.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小學生的數學情感主要指的是孩子們在學習數學時獲得的內心情感體驗。通過數學的學習,孩子們從中獲得的數學美感、數學邏輯、數學道德等等好的品質與思維方式。在數學學習的探索中,孩子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的成就感與快樂,這些情感交匯在一起構成了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2.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
這里主要體現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結構思維,另一種是建模思維。首先說說結構思維:數學是有著自己的結構性的,數學的觀點、基本原理、基本定理等等構成了數學的三維知識結構。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當中,這種數學的知識結構會影響學生形成一套結構思維方式,存在于自己的腦海當中。
接著是建模思維:數學模型是根據事物的特征以及數量間的關系采用形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這種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解決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3.數學表達能力
(1)用數學的方式進行表達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培養出數學的表達能力。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是內在的表征,也就是學生自己在腦海中構建的數學模型;另一方面就是外在的表征,即通過文字、圖形、公式、模型等來表述及解決數學問題。
(2)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這里要區分兩個概念:問題解決與解決問題。前者是被動的解決一個別人提出的問題,后者則更多的傾向于學生自己發現一個問題并去解決這個問題,主觀能動性與自主探究性更強一些。數學素養的表現特征也包括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并進行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數學交流能力
該項能力,指的是兒童通過書面或者口頭語言表達出自己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應用到的方法以及創建數學模型的一種能力,能夠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
三、從自主探究思維出發,分析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1.營造良好的氛圍
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莫過于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之上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建立良好的氛圍的前提是老師要與學生打成一片,以朋友一樣的角色融入到學生們的學習當中去,消除學生面對課堂、面對老師時的緊張感和拘束感。讓學生們有一個自由、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這樣也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數學學習的心得,幫助學生更高效的建立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2.鼓勵學生多提問
學習源于思考,思考源自對問題的探究。解決問題的人與提出問題的人同樣值得表揚,老師應當多多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感興趣才會提問,這表現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3.突出探究主體,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動性
學習是一種認識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孩子們掌握新的本領、新的知識,這種學習的活動本身具有主觀能動性。老師要做的是充分的調動學生們這種主觀能動性,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情感、態度、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鼓勵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變學生接受數學學習為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4.重視探究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是發現學習問題、積累學習經驗的重要環節,也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這些是養成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養成主動發現問題、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通過動腦與實踐,不斷鍛煉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逐漸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5.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
通過數學的學習與探究,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這些是老師及他人無法給予學生的,需要靠學生自我體驗、感悟,慢慢領會積累。這里老師要做好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要進行適當的表揚,激勵學生,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信息與動力去學習。
6.保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以及思考時間,讓他們去親身實踐。除此之外還可以做數學報、寫數學日記、開設數學課題研究等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觀察、鍛煉、思考、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結束語: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并非單純機械式的接受知識。數學學習要以培養學生資助探究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數學邏輯思維,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軍璽.運用“數學理解”提高數學素養[J].甘肅教育,2010(15).
[2]胡典順.數學素養研究綜述[J].課程·教材·教法,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