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淵
摘要:新加坡經濟得到騰飛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新加坡的職業教育沒有照搬照抄別國模式,而是采取立足本國實際、加以創新設計、兼容并蓄的分層模式。盡管新加坡職業教育體系并沒有獨立的思想政治的教育部門,但其職業教育已在全方位內含了思政教育、德育教育的全過程。新加坡職業教育發展的特色及其成功經驗,對我國職業院校發展,特別是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啟示作用。
關鍵詞:新加坡;職業教育;思政教育;教學;啟示
一、新加坡的職業教育理念
在新加坡政府看來,教育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支持本國的經濟發展。在辦學的經費中,政府承擔所有費用的75%,學生的學費負擔剩下的25%。在管理方式上,大學設立董事會,實行大學自我管理;在教育思路上認為,社會需要分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人能夠做最適合他們的工作;在人才的定義上認為,被需要就是價值。
新加坡的職業教育中,特別重視教師的實踐經歷,不唯職稱,而憑工作能力與業績來評價,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教師將精力專注于教學工作。新加坡各高職院校從企業物色老師,引進業界精英來學校講學,有約80%的教師都曾有企業工作經歷,大多擔任過企業經理或業務骨干,他們到學校任職后還保持著與相關領域企業的密切聯系。他們在校時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教學,到企業時解決企業發展的技術發展難題,是真正理論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對于一般的大學生而言,如果畢業后沒有經歷過企業的實踐鍛煉,沒有企業業績,是很難進入新加坡的職業院校從事教師職業的。新加坡對高校教師的要求還體現在,教師需要終生進修,并設立相關制度作為硬性要求,如:教師需要每隔2年至3年要有一段在企業的項目研究和企業工作經歷,甚至有些學校明確了每年必須要到企業培訓的時間超過20天。新加坡職業教育對教師企業實踐和企業項目研究經歷的要求,其目的是幫助教師時刻與社會、企業保持密切聯系,能夠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的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最新最符合當下社會需求的。同時政府和學校會鼓勵教師到海外講學,創造機會幫助老師到海外企業兼職,參加海外企業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學術能力和教學能力,實現職業教育的國際化。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構建是全方位的,并且給學生打造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教學模式。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學、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學習成績最為優等的學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約占高中畢業總人數的20%,新加坡的大學主要培養學術型科研型人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進入理工學院學習,約占高中畢業總人數的70%,理工學院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學習成績墊底的這部分學生將會進入到工藝教育學院學習,約占高中畢業總人數10%,工藝教育學院主要按照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特長,幫助他們在擅長的領域有所建樹,做合格的工人。雖然進入的學校不同,培養的方案和目標不同,但是就硬軟件設備和教師的引進并沒有大的差別。例如:工藝教育學院的教學設備并不比其他理工學院和大學的差,其原因首先在于政府認為這部分學生也是國家的需要,雖然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是要給予他們同等的條件,不讓他們產生心理的不平衡和自信的喪失;其次,社會也需要大量的普通操作工和有特長的人員,避免這部分學生過早走向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也減少了青少年的犯罪問題,為新加坡營造了一個更為健康的社會環境。
在新加坡的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學工廠”模式的開發應用是其最大特色。“教學工廠”建立在學校現有的教學系統基礎上,它既不是校辦工廠,也不是讓學生去充當一線工人,而是將企業實習和企業項目融合起來進行,是以學校為主,而不是以企業為主。其目的是為學生在校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確保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企業需求是緊密結合的,所用的實踐教學的設備與企業也是基本一致的。“教學工廠”的教學形式,也讓學生進校就意味進企業,在學校就已經按在企業的標準要求學生,學生在學校就能夠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知道自己所必須培訓的課程與企業需求的關聯性,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諸如“啟發式教學模式”等豐富的教學手段不斷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培養。
新加坡學校的教學方式上,主要采取以團隊協作解決問題方式進行。例如:新加坡高校中采取的“一天一題問題啟發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每年兩個學期,每個學期歷時16個星期,一學期開設五門課程,學生每天只集中探討一個課程的問題,第一個階段為導師發布問題,學生在導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思考,通過搜尋和閱讀資料,建構初步解題方案,小組進行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務;第二階段為導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集中探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難題,各小組學生分工合作后在取得共識的前提下,制定更精細的解題方案,準備演示本組內容;第三階段為學生演示研究成果,并進行答辯,其他組在觀摩中得到交流,導師進行探究和給予評價。學生課堂外的作業和團隊的工作任務,通常用計算機在網上作答,教師要在規定工作日給予評價,對于沒有個人電腦的學生,學校設置有專門租借電腦的部門供學生使用。
新加坡的職業教育,在學校的設立和專業的設置上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例如: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辦學目的就是培養卓越的商業領袖以及能在急速變化和發展的時代有出色表現且富有創意的企業家。該校長年與榮獲“美國最優秀商學院”榮譽的美國頂尖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保持密切合作。新加坡共和國理工學院推行“無課本、電腦教學”的方法,爭取到數十家一流跨國企業及本地知名企業,包括微軟、蘋果電腦、惠普、特許半導體制作公司、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等參與制定本校課程內容,協助設立實驗室并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接受訓練。其教學特點是讓課程與校園實習、海外實習及本地實習結合,培養學生成為一流的技術性人才。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專門的獨立部門,但是這并不影響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成功,原因主要在于新加坡采取的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個教育的全過程,采取的是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新加坡職業教育中提出“實行以學生為本,價值觀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把“公民意識、信息溝通、社交禮儀、批判創新、責任決策、自我察覺、關系管理、自我管理”作為其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每個專業學習過程中以及教師的教學中。同時也結合本國法律的強制力去約束學生行為。
二、新加坡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1)探索職業院校教育與企業的產教融合模式。職業教育的學校只有與企業緊密聯系,融合創新才能夠在學校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實現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共贏。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培訓,強化自身一線崗位實踐經驗,了解最新企業科學技術發展動向,才能在教學中把最新的知識,行業發展的方向需求,甚至是必須的相關資質清楚的告訴學生。職業教育的前提是要讓學生有掌握先進工具的能力。我國職業院校也可借鑒新加坡“教學工廠”的模式,引進企業參與課程設置,幫助學校建立實踐基地和實驗室,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學到在企業的工作要求,最后學生再通過進企業實習,以達到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們可以參考借鑒的方面。
(2)不斷推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創新。新加坡職業教育所提倡的一些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一天一題的學習體制,在課堂上構建學習小組,各小組自行分工完成一個教學項目內容,強化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極大的激勵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思考、探索、創新的全過程高效學習。在這方面,我國的職業教育要加快改革步伐,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更新,找到與職業教育契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特性。
(3)推進職業教育培訓的系統化。我國的職業教育主要以學歷為主,結合相關職業技能證書,職業教育中缺乏硬性的“不培訓不得畢業、就業”的規定。新加坡通過立法強化職業教育過程中學生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環節,這對我國職業教育也給予了現實參考。政府和高校以及企業,三者結合共同商討培訓計劃,將培訓內容與課程、企業生產技術以及地方經濟發展方向相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接受新知識,了解現實環境,能夠明確自身發展方向的同時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4)創新專業設置與企業共同研制的路徑。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不能為地方經濟服務、為企業提供合格的人才會大大降低職業教育的實效性。因此,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上,要緊密與社會發展趨勢、企業的用人需求緊密接軌,不然就會出現培養的專業人才過剩導致失業,要么培養的人才達不到企業的需求導致企業不得不對這些人才進行再培養。讓一流的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幫助職業院校進行專業方向設置,制定相應課程,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綜上所述,新加坡的職業教育所構建的全方位教學理念值得我國職業教育學習和借鑒,對于職業教育領域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終生的培訓要求、創新性的“一天一題”的問題啟發式教學方式、專業設置與參考企業的建議等值得我們結合當下中國職業教育實際進行融合、創新,這對不斷深化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技能,以及思想道德、正確價值觀的養成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