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悅
摘 要:通過一輪復習,學生對高考考點做到了基本掌握,但知識體系尚未構建,知識遷移能力較差,還未形成成熟的解題模式,考試搶分能力有待于提高。二輪復習應整合知識專題,形成板塊,由微觀到宏觀充分熟知知識網絡。著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是考生答好答全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考備考;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45
政治高考備考要“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就是教學是實際,也是學生學習、復習的實際情況,任何直接搬過來的經驗都要經過和學習事情的結合,否則就不見得靈光。高考復習是一個系統工程,三輪復習雖有所側重,但本身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并不是孤立的三個階段,在復習的過程中,難免相互參見,互相映照,甚至是重復照應。三輪復習只是為了便利,讓學生既能夠系統地掌握知識,又能突破重點難點,找到自己的軟肋,做出有側重的突破。一般來說,二輪復習被當做重點復習,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拾起自信的重要階段,許多學生在這輪復習中實現了自己人生第一個重要的逆襲。
一、二輪復習的主要任務
第二輪復習是在第一輪全面復習的基礎上的提升,更加去蕪存菁,即照顧到了系統性,又突出了知識重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模型和網絡。第二輪高考復習的主要內容有:知識專題整理和解題方法的歸納。具體說來,要幫助學生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首先,在分值上,重點提高第Ⅱ卷(非選擇題)的得分率,幫助學生獲得解讀材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辨析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
其次,在知識層面上,幫助學生重點掌握好能體現政治學科思想和反映高考本質要求(選拔性)的重點知識。
再次,在能力上主要是提高學生描述事物的能力和闡釋事物、進行嚴密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相信很多同學在第一輪復習中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和提高。
二、復習的具體策略
二輪復習還是離不開考綱,要認真研讀《考試大綱》,依據大綱的精神要求,注意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角度建立三觀知識體系。微觀落實就是要按《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夯實每一個知識點,把所有的知識點篩選一遍,從中選定和識記基本的定理和概念,讓學生從知識的海洋中拾取珍珠和最原始的沙礫。
在中觀層面,知識點可以是每一課、每一框中的主干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這些成塊知識的綜合,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來。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主題詞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歸納和整理,把相關的知識鏈接在一起,形成本主題的知識集成塊,比如物質觀、聯系觀、實踐觀等。這是初步打破原有的課程框架,而按照知識本應該有的樣子來進行重新的編排。宏觀把握就是要構建整個模塊的知識體系,總體上了解各個單元的主題和核心知識,對各個板塊的幾個概念做到融會貫通,相互補充。
采取“知識主題探究”的復習模式,推進二輪復習。該模式的核心方法是:以高考試題做為關注的知識“主題”,以一個個的主題為統領,圍繞主題來復習,圍繞主題進行專項的訓練和測試,并通過錯題積累,專題講座的方式把這個主題吃透嚼爛,最終消化掉。通過知識專題復習引領時政熱點探究,把當下的時政熱點滲透其中,透過紛亂繁復的社會現象來認清事物發展的規律,用原理來揭示現象,用現象來認識原理,從而將知識進行鞏固,變成學生思想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學來背下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滲透解題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將知識重組、熱點探究與方法指導融為一體,立體推進。
整合知識專題。二輪復習不是一輪復習的濃縮,知識專題的整合也不是教材結構的精簡。應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按照學科理論本身的邏輯,既遵循教材體系,又不拘泥于教材體系,復習順序體現學習的規律,由淺入深,從易到難;而整合知識專題的復習則體現了復習的靈活性,不僅現象是紛亂的,真理也隱藏其中,并不以清晰的條理性出現。將規定的考點知識加以整合,要重點分析考點間的內在聯系,把相關知識點重新歸類、梳理,形成新的網絡,以達到加深把握基礎知識的目的。
綜合性知識專題,是對某一方面相關知識進行的專題式、綜合性的整合,政治科綜合性知識專題是對《考試大綱》中相關考點按照教材內容和時政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形成的專題。在政治學科復習備考中,對考點進行重新整合,形成綜合性知識專題,有助于構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有助于考生把握知識概念之間特別是相關考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考生有效地調動和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復習中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
首先要理智認識高原反映。許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總是感覺近段時間怎么學習都于事無補,一點進步也沒有,甚至感覺越是學習越是退步。這樣的情況更多地會出現在那些學習非常用功,持續用功的同學身上。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就是所謂的“高原反映”,站在一定的高處,沒有了旁邊的參照物,已經不能確定自己的前進了。許多同學因此緊張,這是沒有必要的,反而是緊張造成了學習效率的降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現象的正常性和常見性,幫助學生學會放松,鼓勵他們度過難關看到更美麗的日出。
其次,掌握許多學習的小技巧,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復習,這里的復習是指一種休息式的復習。充分利用各種閑暇時間,甚至是忙碌的間隙里需要休息的時候,拿出課本來進行翻閱。因為是復習過的,比較熟悉的課本,所以這樣的翻閱不會帶來負擔,反而因為熟知而感到輕松,在輕松狀態下的這種翻閱常常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為輕松,認知呈現某種更加清晰的認識,就像跳出當局之外的清晰洞察,能夠發現身在其中,當局者迷所不能發現的聯系和問題。
最后,要注意勞逸結合。多么強壯的彈簧,如果持續發力都會導致變型,甚至是崩斷。學習也是這樣,一張一弛,才是復習的真道。不敢休息的人,不會休息的人,打消耗戰,會降低復習的效率,使大腦認識不夠清晰,反而于事無補,沒有一點好處。選擇適合的休息方式會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可以約同學在飯后進行十分鐘的校園漫步,在邊走邊聊中放松思維,獲得休息,也可以在課后去操場跑上幾圈,在吶喊中獲得激情,為明天的學習積累更多的能量。
參考文獻:
[1] 范紅軍.高效備課:營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課課堂教學的前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11):30-31.
[2] 鄧民雄.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 (15):46.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