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學所占據的課時比較少,但是教學內容卻比較繁雜,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探索如何營造高效課堂和優質課堂,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習自主性;優質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0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52
要想打造高中政治優質課堂,教師需要關注并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注重政治的生活化教學;注重創設互動教學模式;注重課后教學反思環節,以此來提高政治教學效率。
一、關注并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打造優質課堂
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杜威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曾經做出過這樣的論斷,其認為,任何教學活動所面對的對象均是獨立的單一個體,同時,在這些個體接受教育過程之中,其自身亦處于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之中,因此,教師必須給予學生的這一特質以足夠的尊重和重視,從而使學生成為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真正主體,而應當全力避免學生淪為被動從教師那里接收知識信息的容器。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總是希望學生了解更多,生怕學生不懂而講授過多,擠占了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使學生獲益較少,效率低下。為此,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在課堂上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促進者,把話語權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活潑的、發展的學習主體。第二,教師要對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給予糾正和指引,以便使學生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之上,能夠無需教師進行外部督促,而是藉由其內心對知識的渴望而自覺地投入于知識的鉆研之中。學者托夫勒指出,從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日后“文盲”這一概念將不再指目不識丁的人,而將被用來指稱未能掌握正確學習方法,未能養成良好且持久的自我提升習慣的人。由此而言,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教師不應當僅僅滿足于實現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傳遞,更要幫助學生克服惰性與畏難情緒,幫助學生改變錯誤的學習習慣,幫助其形成科學的學習發展觀,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地實現自我提升。此外,基于提升教學有效性的考慮,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思維導圖,以便使學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實現對不同知識之間的有效整合與實際應用。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國體與政體時,應當使用圖表的形式為學生列舉出世界各國的國體與政體情況,從而使學生實現對相關政治知識內容的全面認知與領會。
二、注重政治的生活化教學,打造優質課堂
政治與生活的聯系是異常緊密的,政治是源自生活,又能反過來指導和改善生活的。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設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案例,使生活與政治建立有機聯系,從而打造優質課堂。此外,由于政治教學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社會性,而教材受時空等因素的制約,難免會有滯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打造“生活化”課堂。教師可以選擇時政要聞、社會熱點和身邊趣事,使學生認識到政治與生活的關聯,學著利用政治理論去解決和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如此既能將復雜枯燥的知識變得簡單生動,又能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自然有利于高效課堂、優質課堂的打造。
三、注重創設互動教學模式,打造優質課堂
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對學生聽講效果的提升,同時亦能夠幫助教師在課上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過程之中,實現對學生知識領會程度的實時把控。因此,政治教師應當在課上創設互動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疑惑能夠得到教師的及時解答,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發現學生對哪些知識內容的掌握還不夠牢靠,進而據此加以點撥。
在傳統的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之中,學生往往會因為教師完全掌控了課堂而造成聽講注意力下降,并且不會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加以辨析和思考,而是一門心思的滿足于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加以照單全收。這樣的課堂可以說是毫無生氣的,因此,借助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將使學生的討論熱情被點燃,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從而有助于實現對其創新思維的激發。
四、注重課后教學反思環節,打造優質課堂
思想政治教師在每一節課的授課之后,必須對該節課的整體授課情況進行系統性的反思,具體包括:教學內容反思、學生學習態度反思、教學方法應用反思、問題創設反思、課程導入環節反思等。通過系統化的教學反思活動,將使教師能夠逐步改善教學活動中暴露出的不足,進而在日后的授課中加以改進。例如,在講高一“經濟生活”中“做好與自主創業的準備”一課時,開始,由于許多學生對我國的就業現狀并不了解,所以有的盲目樂觀,有的盲目悲觀,教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經過反思,認識到這堂課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決定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研究性學習。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圍繞本地的就業問題制訂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課堂上展示探究成果,并進行討論和評價。可見,課后教學反思環節是不能少的。
五、結語
高效課堂和優質課堂都是每一位教師所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復雜的教學內容和學情,只有不斷地摸索,嘗試著創新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方法,并且及時調整和改進,才能真正實現高效教學,打造優質課堂。
參考文獻:
[1] 周玉春.談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9):25-26.
[2] 劉祚柱.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哲學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4):80-81.
[3] 賀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8):89-90.
[4] 黃立杰.教學之源在生活——談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55.
[5] 李立科.構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J].教學與管理,2005(22): 99-100.
[6] 薛錦寶.如何增強高中政治課堂的趣味性[J].知識經濟,2013(09): 74-75.
[7] 張莉.讓政治課堂活躍起來[J].職業,2013(23):19-20.
[8] 盧秀芝.政治課堂上對教學技術、網絡信息以及多媒體等的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5):60-61.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