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的現狀和改革的現實性進行分析,并從搭建教學信息平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理論教學延伸到實訓教學等方面探討推進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學生 安全教育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165-0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使用互聯網且校外活動越來越多,這些都增加了校內和校外環境的不安全因素,致使高校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同時,隨著高職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職學生生源呈現多元化特點。因此,進行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不僅是加強高職學生安全意識、構建安全和諧校園的需要,也是適應學生特點、順應學校不斷發展需求的需要。
一、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目前,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的教學主要是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這種授課方式以傳統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致使學生參與課堂不多,互動性不足。而且,高職學生往往文化基礎薄弱,理解能力較差,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二)教師隊伍專業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國內還沒有開設安全教育相關專業,授課教師大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或正規的學習。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老師大多是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他們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日常事務,以致沒有過多的時間對安全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進行研究設計,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往往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在授課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使得安全教育課程教學質量不高。
(三)教學實效性不強。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情況來看,往往缺乏較新的、具有針對性的教材,教學中往往引入陳舊案例,顯得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另外,教育課程大都是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操作,不利于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化。這容易導致雖然學生已經接受安全教育引導,但是沒有培養良好的安全意識,缺乏安全事故處理能力,安全問題仍然發生。
二、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實性
(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現實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技術不斷發展,慕課、微課等教學方式的廣泛使用,使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學習行為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它改變了傳統的單一課堂授課方式,將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有效結合,將安全教育的知識內容具體化為貼近實際的應用策略。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融合度,使教育的主體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達成共識,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目的。
(二)學生特點的不斷發展是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實要求。目前,高職學生的主要群體是“90后”學生,他們呈現出的特點與“80后”學生存在明顯的差別。一方面他們思想活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另一方面他們個性張揚,熟悉電腦操作,獲取信息能力強且善于探索。傳統的“灌輸知識”授課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90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為依據,將網絡技術融入安全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中,使安全教育課堂更加生動、貼近學生實際,從而在教給學生安全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推進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搭建教學信息平臺。高職院校可建立一個融教學互動、資源共享、移動學習、教學評價為一體的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平臺,搭建教學平臺APP。通過教學平臺,教師能夠實現課程設置、教學監控;學生可以使用手機下載安全教育教學平臺的APP,實現自主學習、提問并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平臺對學生提出的難點重點問題的統計,做好實體課堂授課內容,使實體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每一章節結束之后,學生可以根據網絡教學和實體課堂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情況進行評價。這一做法可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實現人文素質教育功能。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了提高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質量,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師的培養力度。一方面,組建安全教育課程教研團隊,設置專門的教研室,制定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師隊伍的管理制度,并通過專題研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相互評價等形式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不僅組織教師隊伍到專門單位參加安全理論知識的培訓,而且組織參加相關安全知識的實戰演練,如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演練、地震疏導演練等,這樣教師能夠更深入了解課程,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當代學生的特點相適應。
(三)從理論教學延伸到實訓教學。在理論教學方面,針對“90后”高職學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勇于探索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學內容要理論聯系實際,引入發生在高職學生周邊的案例,并且在重點地方插入視頻動畫,讓學生扮演角色做出正確應對,如在高校中發生事故逃生自救方法、學生寢室防盜防騙等,形式直觀、針對性強,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為了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不僅要采用理論教學,更要添加實訓教學。在實訓教學方面,學校要建立安全教育的模擬實訓基地,如消防安全,針對不同的火災類型,教師指導學生在實訓基地采用不同材料進行滅火,學生親身體體驗,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要領,提高學生處理火災能力,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是維護高校政治穩定和學生人身安全的重要途徑,因而高職院校要結合當代學生不斷變化的特點,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建立安全教育實訓基地,對高職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進行創新性改革,從而達到安全教育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彬.翻轉交互:大學生安全教育實施的主體維度[J].河南科技,2015(11)
[2]劉立.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思考與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0)
【作者簡介】唐翠英(1984— ),女,廣西桂林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