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物理學研究對社會發展產生著愈加重要的影響,社會未來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中階段作為基礎理論的最后學習階段,也是學生提高自己的最關鍵的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相應的越來越重。
【關鍵詞】聯系生活 實驗演示 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29
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學與科技、生活都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正是學生接受基礎理論知識的最后階段,對于高中階段物理教師來講,由于未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教師的教學必須進行一定的反思和創新。傳統的物理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線索去進行講解的。但是,從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素養角度出發,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改變以往那種教師為主的方式,轉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營造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線索的物理課堂,通過營造高效的課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下我們就從不同的物理教學方面進行詳細探討。
一、運用物理學知識與生活聯系進行聯系教學
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一方面是對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知識進行理論升華,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物理能力進行再提高。初中階段物理學科只開設兩年,學生在初中階段對于物理知識都是簡單的了解,而高中階段就開始進行深入學習了,學生不僅會學習更多深入性的理論知識,而且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也進行了一定的培養。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一個學習階段,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教師在教學上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也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那是很難提高物理能力。無論是力學、電學還是熱學,物理知識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理論知識去解答繁多的物理現象,生活中大部分現象都是可以通過物理知識進行解答的,但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能知識就生活中的某一個例子進行講解,但是高考中甚至是日常的檢測中,物理學科考查的內容可能都不是學生在課本中見過的實驗或是現象。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行成正確的物理學習認知,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或是改變學生對一門學科的錯誤認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方法來進行糾正。
我們都知道,物理學其實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對于實驗性學科來說,簡單的通過理論傳輸是沒有效果的。教師在進行理論講解時,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生活例子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通過實例將理論理解消化。具體來講,風扇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在物理學科中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識,從力學和電學方面去分析,風扇的豎桿在風扇靜止時對風扇的拉力與風扇運動時,哪一狀態下拉力較?。课覀冊诮虒W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理論進行解釋,通過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使學生能夠使用物理學知識進行分析,風扇在運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豎桿對風扇的拉力和空氣對風扇向上的力,所以,風扇在運動時拉力比靜止時要??;從電學角度去分析,則是通過能量準換定律去進行分析的,物理學考查時經常會出現計算電壓和電阻的問題,教師直接可以使用風扇這一例子作為對比,風扇的電壓和電阻是不能直接使用歐姆定律去計算的,這算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所以,通過結合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實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實際理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
二、實驗演示法
實驗教學法是物理教學中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學來講,教學壓力很重,時間也很緊張,所以,教師運用實驗教學法不太現實,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實驗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實驗演示法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不會耽誤整體教學進度,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物理課堂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要求很高,尤其是演示課堂,教師不能維持課堂紀律,尤其是演示過程中,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全程自主的參與其中。為了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教師應該注意設計導入環節,通過簡單的導入使學生能夠對整節課堂產生興趣,實驗演示發有時就可以用來作為課堂帶入環節,通過新穎的方式,使學生從課下松散狀態中進入到課堂氛圍中。導入環節的實驗演示可以是學生來演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試驗的演示可以是教師來完成,然后學生參與。但是對于導入部分,為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來進行演示,為了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利用小組演示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對與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物理實驗不像化學實驗,必須有專門的化學物質,物理學中的很多定律性質都是可以通過教室已有物資來進行試驗的。比如說“曲線運動”這一節,教室可以提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準備,在課堂開始通過學生自主實驗進行課堂導入,通過這種形式的演示,不僅可以有效導入新課,而且可以激起學生的思維。
三、對知識進行刨根問底,有效探究
“刨根問底”是物理學習必須要做到的。物理中的定律性質都是固定的,但是需要理論來解釋的物理現象及物理實驗卻是多變的。對于學生而言,只有真正的掌握了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去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定期的對學生的理論進行檢測,通過運用不同的實例去進行考查,也可以通過教師給出理論性質,讓學生進行舉例論證。教師行成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形式有了正確的認知,然后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資料準備。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在日常學習中肯定會伴隨大量的練習,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平時的練習題進行探索,不能僅僅將注意力放在題目給出的問題上,而是應該根據所學知識,合作小組成員進行深度探討,對知識進行“刨根問底”,當學生對每一個練習題都能夠做到“刨根問底”,提高物理成績也就不是難事了。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本身就是具有很大的難度的,教師要盡可能地使學生學會方法,而不僅僅是學會知識點,培養學生養成探究知識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在物理方面的感知。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中階段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物理學科的性質,進行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