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霞
【摘要】讀書對于學生來說有著積極的影響,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地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優化其語文素養,進而充分地提升其內在的氣質與涵養。但是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因為其自身的地域、環境以及相關客觀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導致學生在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制約,無法全面、有效地開展各種模式的課外閱讀活動。對此,教師要想有效地提升其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就要不斷優化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消極因素;積極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優質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有效地增強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也可以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因為其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長期以來就造成了學生知識面過窄等相關問題,對此教師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與手段,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農村小學課外閱讀存在消極因素
(一)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我閱讀意識能力
在農村課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在教材之外的書籍都是沒有用的,認為一些具有童話特征、科幻題材的書籍對于學生的成長并沒有積極的影響,這種思想觀念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純地進行書本的學習,并沒有一定的自我閱讀意識,這種狀況直接對農村小學課文閱讀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二)學生閱讀過程中缺乏參與性
農村學生在閱讀活動的開展中缺乏系統性,大多數家長以及教師缺乏引導,在其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無法分享自身的想法與觀點,這就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對于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意義。
二、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的積極引導
(一)尋找書籍,組織閱讀
在農村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首先需求的就是各種課外閱讀書籍,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資源整合的模式開展各種閱讀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班會活動,倡導學生充實班級的圖書。如組織學生通過收集班級廢品的方式購買圖書;把學生自己的書籍拿到班級中開展閱讀;與隔壁班級共同構建“讀書聯盟”,定期開展圖書交換活動。這種操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圖書選擇以及閱讀的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營造讀書氛圍,提升閱讀樂趣
教師要明確閱讀活動的主要目標就是增強學生的素質能力,優化學生的內涵能力。對此,教師要構建一個適宜學生閱讀的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主進行圖書的閱讀以及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愛好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
對此,教師在實踐中要構建一個較為優質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在這個環境中,保持愉悅的心情開展閱讀,讓學生真正走進書本之中,通過自己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充分開展各種閱讀活動;同時,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閱讀時間,通過在特定的時間內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閱讀題材,可以是雜志、報紙以及相關圖書等,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質能力以及內在的涵養,進而充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家校合作,全面構建
家庭的原生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作用,對此教師要與家長開展合作,通過各種科學的教學觀念指引,全面、有效地構建一個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閱讀環境。
對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與途徑,如家長會以及家訪等形式,鼓勵家長為學生提供各種優質的課外閱讀書籍,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一個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倡導家長引導學生用壓歲錢購買各種課外書籍,要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進行分析,進而明確書籍的具體方向,通過家長與教師的共同的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
同時,鼓勵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與學生共同成長,在閱讀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分享自身的想法與觀念,對其思想進行正確地引導和規范,進而真正做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一個熱愛讀書的良好品質。只有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合作,才可以在本質上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地消除各種消極影響,充分地凸顯閱讀的作用,全面、有效地激發農村課外閱讀的積極作用。
三、結語
總之,在進行農村小學課文閱讀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想全面、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質量,就要給學生一定的環境與空間,通過家長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使學生在書籍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充分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董青柳.關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思考[J].學周刊,2016(30).
[2]李暉.激活思維,讓個性在語文課堂飛揚——農村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內閱讀方式方法引導[J].求知導刊,2016(5).
[3]張小會.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閱讀指導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1).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