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婭娜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來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以便使教學質量得到保證,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其中教學方法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極為必要的,如運用得當可讓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得到極為明顯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境創設 朗讀 多媒體 合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02
語文學科的內涵極為豐富,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是我們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工具。因此,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要對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進行背誦和理解,還需要學生將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其中,對語文知識中所蘊含的略顯抽象的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的轉化,使之成為易于被學生所理解的對應內容。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這樣一個轉化的過程,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這些抽象語文知識能夠在轉化中變得有趣起來,從而將語文課程的魅力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進而誘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沒有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引導工作做好,那么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生無法感受到語文課程的魅力,從而使得原本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過程變得枯燥、乏味起來。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初中語文教學引導方式的選擇時,情境創設因其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被廣大教師廣泛的采用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
一、以“讀”創設情境
現需要明確的是,我們這里提到的“讀”是指的是發出聲音的朗讀,因為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對其進行教學時朗讀是一個不錯的教學選擇。因此,朗讀情境創設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完完全全的沉浸在朗讀之中,盡情的去享受朗讀帶來的樂趣,用心去感受語文知識的靈魂,從而讓學生通過朗讀和語文知識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并以朗讀作為學生和語文知識連接的紐帶,讓語文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被拉近,進而讓學生能夠愛上語文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課文知識進行詳略得當的講解,切忌不可一味的對課文進行過于詳細的講解,要懂得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留白”,為學生的朗讀預留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放飛想象,對語文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閉上雙眼去對朗讀的內容進行想象,讓朗讀內容中的畫面若隱若現的浮現在面前。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到語文課文的中心思想、情感等,使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更為深入、透徹。
例如,教師在教授到描寫景物的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探索,恰到好處的對文章描繪的景物或景象進行還原,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幅文章中所描繪出的相關景物或景象,以此來進行較為深入的感受,從而讓學生能夠理解帶文章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二、以“多媒體”創設情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三大件“黑板、教材、粉筆”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現代多媒體技術被運用到了語文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方便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設,以圖文、聲光、視頻等形式來將教學的內容予以展示及拓展,使學生能夠更為有效的對語文知識進行接受。這些圖文、聲光、視頻的多元化表現形式是極為直觀的,可以將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直接的呈現,讓學生可以受到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強烈刺激,從而賦予學生無限的想象可能。
例如,教師在教授到課文中的文言文時,由于文言文距離我們現在的年代較為久遠,其語言結構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有著極為明顯的區別,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以此來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進行綜合刺激,從而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強化,進而使學生能夠對文言文進行全面透徹的理解。
正是這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合理的利用,可以創設其適宜教學的對應情境,讓學生能夠更為順暢的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沉浸到課文里去進行深入的理解,從而更為深刻的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進行理解,進而促使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三、以“合作”創設情境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巧妙的將小組合作方法運用到教學之中,以此來進行情境的創設,使語文教學得以順利的開展,從而順利地將相應的教學任務予以完成。在小組合作方法的具體運用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簡單的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在每次的教學中為不同的小組匹配不同的合作學習主題,只要保證最終達到的教學目的相同即可。這樣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出適宜學習的情景,讓語文課堂學習氣氛一直保持在一個較為活躍的水平之上,避免語文課堂教學受到沉悶、嚴肅、枯燥的氣氛的影響,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維持。
例如,教師在對課文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之間彼此協作來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如簡單的將學生分為提問小組、回答小組、評價小組。教師先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然后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教給提問小組,讓提問小組圍繞著課文的基本內容來提出問題,再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移交給回答小組,讓回答小組通過激勵的討論和交流后得出一個較為統一的答案來進行呈現,然后再讓評價小組來對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回答進行評價。這樣全部學生就完完全全的參與到了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來,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互相合作,進行了極為有效的交流。
四、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隨著教師對情境創設法的不斷運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時學習的興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得更加的活躍,從而更為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學習。在具體的情境創設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需求的不同來對創設的方法進行選擇,利用朗讀、多媒體技術、合作學習等方法來進行情境創設。將學生引入到所創設的特定情境之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對相應的語文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從而從深層次對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把握,進而順利地將語文知識中的抽象知識進行順利的轉化,以一種更易被學生所理解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最終達到對語文課程進行全面學習的目的。這也可以被看作是初中語文優質教學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