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
【摘要】我國的教育方針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始終放在第一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的問題。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結合小學生心理發育的特點,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材,抓住重點句、段、篇的朗讀訓練來滲透德育。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小學生們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語文教學;品德教育;語文素養;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體現了“德”的重要性。通過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調查發現,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更加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在小學生中出現一些不良現象。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任務還是育人。使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非常的重要。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小學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要捕捉最佳理論時機,準確把握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把德育內容融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使小學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
一、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還要讓學生能夠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影響學生、塑造學生,深切地感悟到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在教學作者背景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感受到社會責任感,有助于進行道德教育。還可以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既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又能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
二、充分利用教材,找準教材中的德育“觸”發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找準教材中的情感“觸”發點,學生們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體驗、感悟,促進學生德智全面發展。第一,結合教材內容,陶冶愛國情操。目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深究課文的內在思想性,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可以通過全景圖投影,配合柔和的曲子,牽動學生們的情感,思考作者從幾方面觀察頤和園美麗景色,引導學生們將情感融合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結合彩圖組織學生討論。并及時介紹了頤和園遭八國聯軍破壞的歷史,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第二,體會故事之美,激發英雄主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有不少愛國的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等,他們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第三,從細節入手,進行親情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是描寫親情的,肖復興的《荔枝》這篇文章,作品誠摯真切的感情,母親對兒子的至親至愛的感情深深打動每一位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增進學生對父母心的理解,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良好的品質和情操。
三、注重品性教育,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個家庭對孩子都比較寵愛,甚至是溺愛,逐漸的孩子們越來越注重自己,以自己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不懂得給予與奉獻,遇到困難就退縮,承受不起挫折。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比較優秀的教材,如《古井》《白楊》等,能夠克服這些不良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這些課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關愛他人的情懷,達到教學的目標。
四、德育教育要注意階段性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要分年段,因人而異,注意階段性、順序性。根據小學生知識差距、心理差異、年齡跨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初步感知道德教育,通過入學教育中“升國旗”、看圖學詞學等,讓學生明白國旗代表我們國家,升旗是對祖國的熱愛。中年級要加強理性培養,激發愛國熱情,通過語文課文使學生了解祖國的美麗與富饒。高年級是德育理念養成階段,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通過一些課外閱讀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滲透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
五、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融入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在識字、寫字教學中結合漢字本身的結構特點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們通過觀察,發現所學漢字的特點,結合漢字本身的筆畫、結構和形狀等特點滲透德育。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分析這些漢字與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學生們通過掌握字的筆畫、結構等,明白做人的道理。還可以在每單元的口語交際中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使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這個世界。在小學語文習作訓練中相應地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筆去寫出自己的情感,培養小學生愛祖國、愛生活、愛他人的思想情操。
結語
綜上所述,成功的教育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學會做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是每一個小學語文老師的責任。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找到好的方法,努力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真情,關愛學生,盡力做到德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水乳交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道德品質,讓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 趙志璽.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 2015(30).
[2] 陳紅艷.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