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外力·玉蘇普
摘要:提高和培養學生漢語寫作能力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初中生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發達、漢語詞匯量也不多、分析問題不穩定而導致寫的不好。在這個階段教師要不怕苦、要尋找方法,讓他們的寫作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
關鍵詞:漢語;母語;寫作;詞匯
對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在漢語教學過程中的聽、說、讀、寫等四方面具有明顯的第二語言特點,其中“寫”是難度較大的一項教學。其特殊性表現在寫作教學模式技能。這不僅是因為書面語要求嚴格而更主要的是漢語是少數民族的第二語言,而非自己的母語。提高和培養學生漢語寫作能力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中學生比小學生懂得比較多,但是他們的漢語詞匯量不多,對句型的運用能力也不夠高,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發達、分析問題不穩定而導致寫的不好。在這個階段教師不怕苦、要尋找方法、讓他們提高良好的寫作能力。同時要注意下面幾點:
1.老師要認清自己指導的對象是母語非漢語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方法和漢語詞匯量不多,這些學生需要掌握兩種語言的語法差異語,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差異等具體情況。換句話說為寫好漢語作文要理解漢語文化是很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母語非漢語的學生來說漢語句法特點和不同的語體風格會增加民族學生漢語寫作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多一點重視這方面的培養。
2.按照寫作的步驟方法、要注重和培養學生理解、接受、分析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作文是對可觀性物質的理解和認識在作者思想中出現的反映。它要求寫作人要懂得、理解、了解和觀察生活。所以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要做好準備。比如:多讀文章、背誦文章、要認真觀察大自然、要學會改寫已背好的文章、寫一寫小短文。
大家都知道、觀察是要懂得客觀世界的手段、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文的時候,通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師在組織學生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以上的觀察方法、符合實際環境觀察的條件下進行觀察。第二點是,在分析的時候、要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觀察是寫作的基本、分析是寫作的重點。在寫作過程中、要培養寫作能力要注意下面幾點:
(1)要加強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思維的歸納、確認觀點、選好題目、介紹人物、講解觀點等方面的能力。
(2)要組織學生改寫課本上的每個課文,多一點組織擴句和縮句練習。因為初中學生的漢語思維能力還沒足夠發達,因此初步指導是讓他們安排背誦作文,按照備好的作文來改寫作文的練習。
3.要加以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平常表達是分為口語表達和寫作表達。目前雙語教學正在普遍的學校里我們通常用的是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平時接觸的是口語表達,我們要抓好這個機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口語表達能力慢慢的要變成寫作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句子練習、詞語練習、段落練習、改寫練習等幾種練習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來達到提高表達能力。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注意下面幾點內容:
第一:在低年級的時候詞語要過關。要達到用詞語能造句的水平。
第二:在中年級的時候句子、段落部分要過關。
第三:高年級的時候要達到會寫一篇文章、而且要會總結。通過總結敢寫一篇水平比較高的一些作文。
4.根據寫作的特征用各種方法來進行寫作練習。生活是多彩多樣的。自然界中的樹木、花朵、河水、太陽、月亮、星星、暴雨、輸贏、鳥類、動物……跟人類社會中遇到的一些人物的話語、穿著打扮、喜怒哀樂等現象多聽、多說、多寫、多問、要按時記錄來完成的。
5.根據一步步的寫作過程來教學生怎么寫作。詞語和句子是作文的基礎。段落是作文的樓梯。根據這個思路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怎么寫、在學生腦海中必須的要表達出來的,這樣才能提高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一步步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