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強
【摘 要】目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已漸漸地成為一個難題,如何提高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老師和家長共同探討的話題。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主要體現在學生缺乏能動性,對語文學習不熱衷,情緒不夠,興趣不高,在完成語文習題及考試方面無成就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文學習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46
小學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孩子跳過了學前教育時的懵懂無知,漸漸地,他們明白自己需要好好學習,同樣需要得到周圍的人,比如老師,家長的認可。但是語文學習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沒有那么快的見成效,也就是說認認真真的學習,有時考試不一定會很好,這就導致了學習得不到應有的反饋,孩子在學習中的熱情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同樣,如果一直努力但是見效甚微的話,還會讓孩子心里產生語文學習無用論。而且語文學習相比較其他學習而言,不像數學那樣學會做一個題就會一堆題,比如知道9-3=6,那么就會有19-13=6;也不像外語一樣,一次考試多半是最近這幾天學的新單詞或者新對話。因此語文學習這個難題亟待解決。
學習興趣的定義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這個可以推動人的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為什么要提高學習興趣?原因就在這。有句老話說的好: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提高學習興趣是相當的重要的,特別是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在老師和家長的刻板印象中,語文是最簡單的,考說話,造句,不需要抓破頭皮,在草稿紙上演算;同樣語文也是最難的,因為三年級開始的作文和閱讀讓孩子頭疼,語文測試幾乎少有人可以拿到高分。
目前大多學生的家長都會給學生請家教,報補習班,有的學生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好,但是有的結果就不是那么如意,因此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這個論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和建議。
一、讓語文變得有趣
可能在每個孩子最初接觸語文的時候并不覺得它無趣,只是漸漸地接觸過程中,興趣一點點消失。我家一個親戚的女兒,現在小學三年級,數學幾乎每次都拿滿分,但是語文是一個大問題。她媽媽試圖給她報周末輔導班,但是她的語文成績始終提不上去,為此她媽媽很著急,因為現在小學升初中要想擁有好的資源,學習成績才是硬道理。我見過她女兒,很機靈的一個小女孩。我說:“聽媽媽說你算術很厲害哦!這次又考了班上第一。”小女孩笑了笑,很開心。緊接著我又問:“但是我還聽說你的語文不是特別好,語文很難嗎?”小女孩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她說最開始自己的語文也很厲害,只是學著學著就不想學了,感覺都是一樣的。今天用“如果”造句,明天用“然而”,而且我想不通為什么大家的分數都不高,我覺得自己寫得很好啊!還有就是數學每次考高分了老師都會表揚,還會有獎勵的,但是語文大家分數差不多,沒意思。這是一個十來歲小女孩對語文學習的看法。不可否認其中有部分可能是老師沒有做好應有的鼓勵,但是更多的是當前的語文教育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吸引力,沒能讓他們感到其中的樂趣。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初的孔子辦學,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現代白話文學習,都是不可少的。過去人們是出于對知識的向往,自己四處求學。現在的孩子都是應試教育政策,教什么學什么,一旦所學的東西變得無趣,也就沒有學習上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即如何讓無趣變為有趣,這是個大的挑戰。
(一)課堂有趣化
現在多媒體的教學運用,互聯網的興起,決定了課堂需要做出相應的變化。比如ppt的應用,動畫片,音樂這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元素加入。老師不應只是學生們知識方面的精通者,更應該是生活上的朋友。比如你給一個孩子說要學習竹子,空杯心態,學會謙虛,他可能不會明白。但是如果你用一則故事,通過影像展示,就像孩子放學回家看動畫一樣,他可能就會明白,就算不明白也會有印象。
(二)課后作業有趣化
比如說你讓同學們課下預習王二小放牛這篇課文,學生可能就是讀一遍,查一下不認識的字;如果你換一種說法和做法又不一樣,你說明天要上王二小放牛這門課,大家課后可以一起商量下情景表演,明天課上展示。這樣大家都會讀上好幾遍課文,而且還要練習臺詞,可能還會有對課文的個人理解。
(三)考試有趣化
這個可能有點讓人費解,何為考試有趣化?考試成績不是唯一標準,考試多元化,不只是卷面成績,可以加入其他語文方面考核。我們總喜歡用卷面成績來判定一個孩子優秀與否,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小學這個敏感期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鼓勵的。
二、興趣需要書籍啟蒙
老師在學生的學習上,除了起引導作用外,還需要給學生大量的閱讀資源,供其選擇。比如我自己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書,童話,寓言都看過。對于大家不怎么熱衷的作文我卻是很喜歡,寫作上也得到老師不少的肯定。因此在我看來語文的獨特魅力在書中。因此好的閱讀書籍對孩子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是有必要的。作為老師,可以帶著學生,陪著學生讀課外書,寫故事。
語文可以分解為語言和文學來理解。語言可以說是時刻運用在生活中,因此語言的學習也是和生活有關的。比如說話,比如遣詞造句,這個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的。但是文學相當于更高一層的生活,在這個層面是不好理解的。現在市面上補課補語文基本都是針對對閱讀和作文,這是為什么?一方面是因為這兩部分在應試分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提高這有助于取得高分;另一方面在于這兩部分有難度,學生之間的分數差距就是在這拉開的。就拿一份語文試卷舉例,試卷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字音,字詞,造句等,這些只要多花工夫記,都是可以記牢的。第二部分是閱讀類,這需要對一篇文章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完成習題,比如文章里面某某的心理活動?第三部分是寫作,最初小學生寫作很喜歡像記錄自己行程一樣,幾點幾分做了什么,一篇文章就像一個靜態的監控。因此需要看書積累。在書中,學生可以看到別人的寫作,如何去寫故事,去寫生活。同樣孩子們看后也會思考,說自己的感受,比如白雪公主里面的后媽很壞。因此閱讀是提高學習的利器,也是培養興趣的法寶。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需要在課堂上適當調整,盡量有趣。同樣,興趣的培養離不開好的書籍的熏陶。因此對于孩子對書籍的閱讀要起引導作用,讓孩子愛上閱讀,在閱讀中學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