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良
摘 要:應用題具有綜合性強、知識覆蓋面廣、貼近生活等特點,這些特點既是教學中的突破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作為教師應當積極把握應用題本身所具有的有利特點,從而打破僵化的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主體地位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初中生反映在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方面遇到了多種實踐困境,如審題不清、不明題意、抽象思維能力弱等,這些都為提升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質量埋下了不小的隱患,為了幫助初中生掃清學習障礙,數學教師應當善于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這一教學目的。
一、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首先,學生審題不清,難以從復雜的題目中找到有效的數量關系。眾所周知,審題是解決應用題問題的首要環節,如果無法審清題意就根本不可能在題目中找到有用的關鍵詞,因此,這就成為困擾教師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卻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的作用,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也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過分依賴教師的習慣,以至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缺乏。所謂應用題,大部分都是結合生活中的具體現象或者實例來設計的題目,但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部分數學應用題涉及的范圍,許多中學生難以理解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比如,在計算兩地之間的距離時,有的學生無法理解教材中所講的南偏東、北偏西等詞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應用題產生恐懼和厭煩的心理,最終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不利于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優化應用題教學質量的對策
1.強化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究題本質
要想讓初中生在復雜的應用題中找到有效的數量關系,列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間的關系式,就必須強化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其目的就是直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題的題意,這就包括辨識、理解、比較、分類、排序等活動,所以,數學教師應當針對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堅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比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應用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一根長度為50cm的鐵棍,計劃要放進長50cm,寬30cm,高40cm的長方體木箱內,請問能否放得進去?從題目來看,這道應用題的題意并不難理解,但是讀懂題意并不意味著能夠解出題來,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集中在如何根據題意正確地繪制出圖像,也就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何模型并進行分類探討中。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必要。有效的辦法是:首先,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發散。其次,讓學生多一些實踐解題的機會,“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地位得不到凸顯,學生的主動性被壓制,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身為初中數學教師,當務之急就是改變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初中生對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興趣,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積極改進教學策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激發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為學好應用題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生活閱歷
很多初中生由于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因此,在理解一些抽象的應用題時往往難以正確把握題意,筆者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由于初中生平時的課業壓力過重,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生活,閱歷不豐富,在解題時無從下手。其次,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沒有進行很好的延伸。身為數學教師,我們不應當將學生的目光僅局限在課本上,還應當幫助其努力向外延伸,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如此,學生聽得多了、看得多了,那么在理解時就能夠與數學應用題產生一定的共鳴,從而正確把握題意,實現應用題的求解,提高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題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和難點,從一定程度上講,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也就相當于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意義重大。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以上策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優化應用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葉揚.試論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數學建模[J].上海教育,2015(21).
[2]劉安定.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