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娜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強的實用性。特別在初中階段,初中生勇于表現自己、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對人際交往的渴望與小學階段相比也更為強烈,這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英語的最佳契機,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成長特點,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學習模式加強口語訓練,鞏固課本知識,使學生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將英語知識真正內化,這樣英語教學的目的、意義才能彰顯出來: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而非“考試機器”;通過英語技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人際交往中,增進合作交流。就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提出幾點見解。
關鍵詞:小組合作;適用性;突出問題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環境,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會對英語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英語教師,除了教材的備課外,還要成為學習環境的準備者、教學模式的創新者,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設計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輕松、更有效地學習英語,同時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實踐、合作、體驗等,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學習方式和獨立的思維習慣,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勇于展現自己,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這樣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自然也能得到提高。
一、科學認識小組合作學習,走出誤區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反映自己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成功,經常會出現冷場、學生不配合、參與學生不均衡、優等生參與度較高、學困生應付了事、合作沒有深度、止于表面等諸多問題,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沒有太大的幫助。這與教師提前的準備工作有直接關系。教學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生是能動的個體,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建立在對學生的了解之上,教師一定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大概的了解,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優勢和薄弱點,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走下講臺,與學生打成一片,知道當下初中生喜歡的流行事物,把所有的這些融入英語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中。只有準備充分,教學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才是一次成功的教學。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合理進行分組
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分組,還要將學生的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因素考慮進去,遵循以強帶弱、以外向帶內向、男女搭配等分組原則,小組的人數應當適中,以4~6人為宜。還可讓學生為自己小組取名字,增強認同感和團隊凝聚力,由小組內部確定一名組長,可采取輪換式讓每個組員都能當組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教師需要注意將小組合作學習與整體教學進行自然融合,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比如,下節課以“Festival”為學習主題,教師就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查找相關的資料,充實知識庫,這樣在授課時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師的講解,才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話題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課前教師可組織五分鐘的“Freetalk”或“Freeshow”,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可輪流)上臺圍繞一個主題講一個故事、笑話或進行表演,或就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專注力緊跟教師。教授完知識點后,教師要及時將新知識通過各種形式安排到小組合作學習中,還以“Festival”為主題,引導學生在小組中用英語分享自己的見聞、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角色扮演,一方扮演訪問者,一方扮演回答者,用英語創編問答;甚至可以合作學習一首與主題相關的歌曲。合作的方式和內容多種多樣,教師甚至可以放手讓小組成員自己協商決定,給予學生更大的選擇權和信任,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還應留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成果分享,如會話比賽、閱讀理解競賽等,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最后的課后練習也要及時跟上,溫故而知新,從多方面保障課堂學習的效果。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每次合作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可讓小組內成員互評、成員自評及小組自評,教師可了解到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情況,方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安排合適的小組學習,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還可讓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讓學生為自己的教學打分,這樣能了解到學生對教師的期待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有助于教師自省,設計出學生接受程度更高的教學方案。這樣的評價體系也能拉近學生與教師的感情,學生學習的配合度、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郎雪冰.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0(9).
[2]劉維軍.淺談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海外英語,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