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棟新
摘 要:情智教學能有效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提升學生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和情商的提高。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實施具有創造性、獨特性的數學教學。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感互動;情智教學
情智教學是著眼于發展學生情感潛能和智慧潛能的教學。它著力于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情感更豐富、更高尚,讓學生智慧更靈動、更豐厚。
一、借助藝術技巧實施情智教學
課堂上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喚起其探索解決問題的動機行為,使之展開積極主動、緊張活潑的思維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品嘗到探索的快樂,收獲到成功的愉悅。數學概念和基礎理論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學生難以直接感知,且易感到枯燥,教師只有通過采用比喻、擬人、聯想等富于直觀、形象的表現手法,才能化抽象為形象,變難為易,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創設懸念、制造高潮、營造氣氛等,促使學生的思維迅速振奮,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緒愉悅,儲備情智積蓄。
二、借助“興性教學”實施情智教學
興性,是創造性派生出的教學藝術的另一特征。教案雖為教師提供了理想化的教學模式,但課堂是多變的、動態的、開放的,因此,教師需在一定的教學情景下,超越原有的教學設計。隨著情感、直覺、興致的產生作用,順乎教學情景之自然或必然而興性發揮。這種即興發揮與學生的活動、教學情景渾然一體,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有錦上添花之功效,能使教師領略教學的魅力,獲得極大的內心滿足,也使教師課后意猶未盡,頗有遺憾之感。正是這種滿足與遺憾,激勵著教師對數學教學無止境的執著追求和創造。而創造型教師是培養智慧型學生的前提,要開發學生的情智,教師必須先提高自己的情智。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師高弟子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具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善于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數學學科的發展對教學內容加以選擇、充實和更新,并將其組織成學生易于接受的動態知識,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借助課堂的表現技巧和手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把情感和智慧傳授給學生。
三、融合數學美的滲透實施情智教學
教師必須有良好的審美修養和藝術修養,具有感受、欣賞、表現、創造數學美的能力。這樣才能借助課堂把數學的科學美、理論美、教學美展示給學生,才能按美的規律設計、組織學科教學,提供美的情景,從而以美啟美,以真啟美、以美造美。所以教師不僅要具有生動形象的課堂語言,能使用直觀教具、電化手段等各種媒介對學生進行點撥、誘導。寓趣于美,寓美于理,寓理于用,調用一切美育因素,不失時機地課堂滲透。教師還要利用學科知識中的美喚起學生回憶,并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的認識。解題是數學教學的關鍵途徑,在解題中學生可以通過思考簡單、巧妙、靈活的解題方案,由此及彼,聯想轉化,把知識組織簡化,多題一解;又可由簡單推至復雜,去探一題多解之謎。整個解題過程清晰、富有邏輯性、在反復練習中也體會學科的多元美。或者直觀演示解題滲透美,在分組解題中互感數學的魅力。在實際操作中既掌握了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又體會到有序思維在理科學習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既要把學科美傳遞給學生,也要著意表現教學活動本身的藝術美,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取數學知識,得到享受;手腦并用,獲得智力鍛煉和情感提升。
四、通過師生情感互融實施情智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情動人,通過情感豐富的課堂言行,撥動學生心弦,使其產生情感共鳴,使教學更高效。情感是教學的血液,沒有它,教學就如貧血的肌體,蒼白無力。例如,一個對數學充滿熱愛的人往往具有更大的追求動力,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更富有創造性的智慧。因為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充滿感情色彩和生命活力的人。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去感染、熏陶學生,師生間情感從相交、相融到相知,達到真、善、美的高度統一。這也是教學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情感互動使知識信息的傳輸更流暢、高效。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師生思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富于表現力、感染力、創造力的教學,無疑會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從而表現出精神振奮、熱情高漲、思維敏捷、動作靈活,富有創造激情。而學生的呼應,又反過來激發教師的教學靈感,迸發出熱情的火花。所以,師生的情感互融,能把教學推向高潮,使數學課堂達到完美的情智境界。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富于形象、情感和創造性的課堂,把學科的真、善、美傳輸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熱情、興趣、志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智力水平,思維敏捷,感知迅速,理解深刻,記憶持久,使情智得到充分自由地發展。教師能否把數學教學信息創造性地加工、組合、發揮;能否創造美的教學環境;能否有效地觸發、調動學生的情感動機,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和諧、完美才是教學過程與情智教育成功的標志。
參考文獻:
孫雙金.情智教學的探索與經驗[J].學校管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