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與目標。閱讀是人們借助視覺來從文字中獲取信息,進而獲得有效的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好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探究分析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降低了學生的閱讀效果。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關鍵,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課堂閱讀的效果。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產生出學習的興趣,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面對事情時如果沒有興趣的參與,那么也就難以提高積極性。因此,學生的學習就需要建立在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保證學習動機的準確性。
1.借助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良好開端的影響下,才能保證成功的機率大大提高。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開始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興奮的情境中去,這樣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出有效的導語,借助導語來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從而形成積極有效的學習氛圍。在閱讀以前,教師也可以選擇與文章背景知識相關或是比較有趣的軼事等來吸引學生,這樣也就可以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其次,教師也可以從生活中提煉出有效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主動閱讀的動力。
2.借助多媒體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影響,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模式,為教學增加了活力。且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還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這樣也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多媒體技術,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提高閱讀量,延伸好學生的視野。借助播音與影視等,還可以帶給學生新奇的體驗。通過采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化繁為簡,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所以,教師要科學地運用好教學設備,盡可能為學生制作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課件,這樣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于教學環境來說,對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一堂語文閱讀課如果處于和諧與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那么也就可以減輕教師教學上的壓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置身于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在積極客觀的學習情境影響下,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等,這樣也就可以讓學生主動跟隨教師的腳步學習,提高學習的質量。
二、讓學生主動進行閱讀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想要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能動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進行思考。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語文知識的信心,避免產生依賴心理。因此,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覺地學習,產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好勝心。如,學生在學習《美麗的公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于公雞的圖片與視頻等,或是讓學生針對公雞進行觀察,掌握好公雞的外形與特征等方面,這樣也就可以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另外,為了能夠促進促進學生更高效開展自主閱讀學習探究,教師還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并將其作為語文教育教學的中重要目標之一。首先,應為學生設計天天必讀的閱讀學習版塊,并要求其口手的有機整合;其次,要求學生要將工具書隨身攜帶,并培養其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意識,真正做到不懂便問的好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高效、順利開展自主閱讀學習活動,也能夠適當降低閱讀學習難度,真正做到水到渠成,也以此來促進閱讀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培養好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思維能力來說,是學生智力的核心內容之一,不論是觀察能力還是記憶力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在思維能力基礎上的。加之語言與思維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要做好相互的引導與促進工作。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好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好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學生的語言與思想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課堂提問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影響下積極思考。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優化好提問的方式,明確學生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情況。在面對學困生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而在面對優等生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深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參與到學生中去,針對問題或是重點知識進行探究。教師不僅要保證學生具備充足的思考實踐與空間,還要堅持從全體學生出發,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只有保證課堂提問的準確與有效,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活躍好課堂氛圍,同時也可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的質量[3]。
四、注重課外閱讀拓展
首先,通過加強課外閱讀拓展,適當增加學生閱讀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在增強其閱讀興趣的同時,更好地鍛煉、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相關內容后,面對學生的意猶未盡,教師應把握契機,鼓勵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集》,在豐富其課余生活的基礎上,也為學生寫作方面積累更豐富的素材。
其次,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為學生傳授更新穎的閱讀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結合文章類型來選擇更適合的閱讀方法。比如,在講解“秋天的雨”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其文章結構、段落大意進行全面瀏覽分析,通過略讀來整理出生字詞以及存在疑問的語句;然后通過精讀對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行深入探究、認真學習,深刻體會作者對”寫“秋雨”時的思想情感。而通過瀏覽、略讀與精讀這三個閱讀學習環節,每次都會讓學生積累到不同的體驗與知識信息,并逐漸掌握更靈活多樣的閱讀方法與技巧。
綜上所述,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認識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真正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結合在一起。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中去,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4).
[2]孫勁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28).
[3]王富玲.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和提高[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