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虹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小學各學科在課堂教學方面也越來越注重教學效率的提升,數學是小學的基礎課程,如何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成為眾多教師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如何實現
一、改變對待學生的方式,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
學生具有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他們的這種能力往往被教師扼殺了,很多教師在講課時不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想法,等講課結束之后才允許學生發言,但是往往學生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問題或者已經沒有勇氣提出來了。這種教學的模式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很差,學生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導致教學的效率也很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對待學生的方式,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問題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這樣教學的效率才能提升。舉例而言,在進行“分類”的教學時,教師往往會采取讓學生對現有的物品進行分類,例如,鉛筆、小刀、橡皮屬于文具類,語文課本、數學課本屬于書類等等,但是有的學生并不贊同教師的分類規則,有的學生會說我的語文課本、筆記本都屬于語文類,我習慣把它們都放在一起方便拿的時候一起拿出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能夠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時,這才說明他們真的領悟到了知識,教學才有效果。
二、游戲化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采取適合學生的方法來開展教學。低年級的學生貪玩的心理都比較重,如果要他們安安靜靜坐在教室里聽講那么課堂的效果不一定會好,而且也會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反感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輔助教學,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保證課堂的效率。游戲化教學就是好的方法之一,一年級的學生都處于一個愛做游戲、愛動的年紀,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開展游戲化教學,舉例而言,在進行“加減法(二)”中搭積木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搭積木”大賽,給每個同學十塊積木,看看誰能搭出最好看的圖形,等所有的學生都搭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評選出最好看的圖形,對好評最多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獎勵,七八歲的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都比較強烈,而且他們對搭積木都有著天然的熱情,如果教師能夠把這一點與數學的教學進行有機融合,那么無論是學生的興趣還是教學的效率,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三、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思維
近幾年來教育部門一直要求教師摒棄應試教育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那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課堂的有效性有著什么樣的貢獻呢?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說學生記,看起來課堂的效率很高,但是一到實踐的時候學生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導致實際上的教學效率很低,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則更注重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取知識,學生如果能夠把知識的來源、用法探究出來,那么運用起來肯定也會更加順暢。舉例而言,在進行“加減法”的教學時,教師告訴學生“1+1=2,2+3=5”,學生當時可能記住了,但是過兩天教師再問學生3+2等于幾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忘記了,如果教師讓學生自己去數數或者是掰手指頭進行計算來得出1+1=2,那么學生記憶起來肯定會更加深刻,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探究出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四、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直接把問題的答案或者知識點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探究,從而完成教學的任務,它既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相符合,同時也有效避免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舉例而言,在進行“認識圖形”的教學時,如果教師一味地告訴學生這是長方形,那個是正方形,那么教學的效率并不能得到提升,但是如果讓學生獨立探究,可能由于教具的不足、學生的自律能力不足而導致教學無法正常進行,但是如果教師讓五六個學生成立一個探究小組,一起來對知識進行探究,首先器具不夠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一個小組內的同學可以共用一套實驗器材,其次學生在遇到問題(例如正方形與長方形究竟有什么相似之處和區別)時,都可以與小組內的同學及時進行討論解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知識的學習同時遇到的問題又能及時得到解決,那么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提升了。因此,在一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五、有效評價,重點引導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如何通過有效的評價來提升課堂的效率呢?首先教師在評價時要重點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能因為學生沒有回答正確問題而批評學生,例如教師詢問學生5+6等于幾時,有的學生可能由于一時沒有計算出來而回答錯誤,如果教師直接批評學生“你怎么那么笨呢?這么簡單的問題都算不出來”,那么學生的信心一定會遭到打擊,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這樣引導“你再算一下,老師的答案跟你的不一樣呢,咱們都再算算看看誰的對好不好?”,那么學生才更愿意進一步學習、探究,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證;其次,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評價形式,在對學生評價時不僅僅考慮學生的數學成績,也要綜合學生的平時表現,找出學生現階段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引導學生解決,這樣教學的效率才能提升。因此,要想保證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重點引導。
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如何保證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提升課堂的效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成為眾多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那么針對一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呢?以上只是個人在教學中的一點總結與思考,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相信我們的教學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明娜.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天津教育,2013(23).
[2]張玉.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