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琨
摘要:奧爾夫音樂是培養學生的感知反應能力、領悟能力、心腦協調能力及記憶力、創造力、交流溝通等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素養。并親自參與活動,通過說、唱、奏、動、聽、游戲等,去探究、發現、表現和創造藝術。奧爾夫音樂運用到樂理節奏教學中,將會解決樂理課繁瑣枯燥的局面。本節課主要講解了音符時值長短,它屬于音樂理論中的節奏部分,在音的性質中起承上啟下作用。《單純音符與附點音符》一課正是在此觀念指導下的一節嘗試。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 樂理課 節奏 教學設計
《樂理》這門課程,對中職學校學前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修的專業理論課,多年來中職的《樂理》課堂多是用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繁雜、枯燥、抽象的講解,導致學生不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
奧爾夫音樂是培養學生的感知反應能力、領悟能力、心腦協調能力及記憶力、創造力、交流溝通等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素養。并親自參與活動,通過說、唱、奏、動、聽、游戲等,去探究、發現、表現和創造藝術。奧爾夫音樂運用到樂理節奏教學中,將會解決樂理課繁瑣枯燥的局面。
實踐證明:通過把奧爾夫音樂融入《樂理》教學,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也陶冶了學生情操 。奧爾夫音樂,必然會帶來全新的教學風格。《單純音符與附點音符》一課正是此觀念指導下的一節嘗試。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通過學習單純音符與附點音符的時值,培養學生聲音長短的感覺,訓練學生一腦多用的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使唱、動、奏于一身的綜合訓練成為可能。培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教學思路:1.復習“手勢法”,培養立體空間思維習慣,并通過不同手勢復習五線譜中音符的高低,解決學生識譜困難的問題。2.用走、跑、慢走、慢-慢-慢-走等形象肢體語言來感知抽象的音符時值,導入新課。3.用直觀演示法講解新課知識。4.用over ture軟件制作樂譜展示教學難點。5.用《十六字格》來強化教學重點,發展多向思維。6.用overture教學軟件制作五線譜midi音樂輔助教學,實現自主學習。7.用語言聲勢練習法培養一腦多用能力,實現多聲部節奏訓練。8.用奧爾夫樂器伴奏的手段來進行綜合訓練,發展創新精神。9.出示一組3Dmax制作的連續的音符時值,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10.用小組合作法完成本節課的創新。突破傳統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學習單純音符與附點音符的音符名稱、五線譜音符、單位拍、時值長短。
(二)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聲音長短的感覺,體會音符時值在樂曲中的表現形式。訓練學生“一腦多用”的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使唱、動、奏于一身的綜合訓練成為可能。培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備幼兒園教師應具有的音樂素質。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長短。
(二)教學難點: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的時值長短。
四、教學方法、手段
以下教學方法與手段均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依托把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技能、教學的演練進行有效的對接。
教學中我采用手勢法達到復習音的高低目的、直觀演示法起到模仿記憶聽辨效果、十六字格練習法可以多角度訓練節奏、自主學習法培養孩子上校園網QQ群自主學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語言聲勢練習法訓練一腦多用的能力手、眼、口、腳同時協調配合。奧爾夫樂器合奏法讓學生能夠傾聽他人,關住自己,注重合作,完成創新,這節課是多種教學法參與教學過程。
五、教學模塊及流程
(一)教學模塊:感知模塊→體驗模塊→思維模塊→學習模塊→訓練模塊→創新模塊
(二)教學流程:自我感知→模仿體驗→多向思維→自主學習→綜合訓練→合作創新
六、學情分析
(一)學習熱情比較高,想象力比較豐富。
(二)樂理、視唱練耳、基礎知識薄弱,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較差。
七、教學過程和教學步驟
(一)自我感知
自我感知環節分為復習和導入新課兩部分。為有效的學習音符音高,解決識譜困難的問題。我在復習環節采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之手勢法表示基本音級do re mi fa sol la si 。使音符音高更加形象直觀,具有趣味性,解決了識譜難題 。為新課——音的長短做好預備。
在導入新課部分我用走、跑跑、慢走、慢-慢-慢-走,比喻成各種音符讓學生模仿導出課題。讓學生在參與中感知,初步體會音符時值長短。
(二)模仿體驗
新授課部分我主要講解兩大方面內容:1.單純音符時值表和;2.附點音符時值表。音樂是聽覺藝術,為了讓學生不拘泥于書本知識,我采用直觀演示法,教師用拍手單聲部聲勢訓練的方式來講解節奏,學生模仿。邊講邊練,由淺入深,逐漸增加每個小節的難度,進而發現難點,解決難點,實現師生有效互動。訓練了學生聽覺,增強了實用性。
(三)多向思維
為鞏固教學重點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時值,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進行能力和一腦多用的能力。我采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十六字格練習法來訓練學生節奏。
具體方式是由電腦點格,學生練習,電腦先給出穩定拍1、2、3、4然后點格。學生可按點格順序拍手,跺腳進行練習。點格順序可以是A、B、C、D。點格的順序還可以是曲線式、漩渦式。可以是一個聲部、也可以是兩個聲部從對角開始、四個聲部從四個角開始。還可以把格子里的音符換成是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等。使節奏訓練更具游戲性。
十六字格(十六字格是奧爾夫音樂中的節奏訓練)對于學生思維的多向進行是很好的訓練方法。它對四拍子的節奏及拍率進行訓練。學生對于各種走向的可能性探索也是創造性思維的鍛煉。口、手、腳并用訓練了一腦多用的能力。
(四)自主學習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習能力,教師成立教學資源庫,并上傳至校園網學前教育群共享,學生利用互聯網下載在家學習或隨身攜帶手機、平板電腦進行學習。第一時間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延伸課后輔助教學。
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制作《小毛驢》《小兔子乖乖》等兒歌的五線譜midi音樂和五線譜樂譜圖解。它可以在課前、課上、課后不同時間學習。
midi音樂圖解對音符的音高、時值、單位拍進行深層次的解析。便于觀察,一目了然。它延伸了樂理的學習領域,對鋼琴等相關學科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它已經成為學生身邊隨時隨地的老師。這項技術在我校學前教育專業PPT課件中已經廣泛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受到臺灣創意游戲節奏卡的啟發我制作了3Dmax測試習題庫。通過四個正方體變換不同面,展現不同的音符。每變動一次旋轉面,它這一行的節奏就會變化,是練習節奏的好幫手,我稱它為節奏魔方。3Dmax測試習題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通過電腦設定程序產生成百上千條不同的節奏。解決節奏變化多樣,圖片聲音不易整合的困難。下載flash動畫,讓學生根據動畫音樂編配打擊樂伴奏。圖、文、音、動畫,多項展示,并與奧爾夫樂器相配合,交互式立體呈現樂隊場景,讓我的樂理課堂靈動飛揚成為新一輪的視覺盛宴。
(五)綜合訓練
為系統地向學生傳播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立體空間思維習慣,為今后的音樂創作奠定基礎。我運用了語言聲勢練習法進行綜合訓練。用節奏朗誦、拍手、跺腳、捻指的方式練習多聲部節奏。使新知由平面轉為立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口、手、腳并用訓練了一腦多用的能力。
(六)合作創新
為了讓學生熟練的應用本節課知識,我采用奧爾夫樂器合奏法,搭房子,層層增加的學習方法:①固定音型的訓練:先開始旋律聲部即木質類樂器例如節奏棒、雙響筒。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另外三個聲部,并用金屬類、散響類、皮革類各表示一個聲部。每增加一個聲部加一種新樂器,像搭房子,一層層搭起來,逐漸形成一份總譜。最終完成樂器合奏。
讓學生利用親身體驗在合作中去創造,去發現,激發學生去探索,去創造的激情。讓學生參與音樂,感悟音樂,創造音樂,發展多聲部教學,訓練學生一腦多用能力,身體協調能力。使唱、動、奏與一身綜合訓練成為可能培養合作精神合創新意識。
樂器伴奏與鋼琴配合、樂器伴奏與flash動畫配合、用打擊樂器為兒歌即興伴奏,通過樂器合奏學生學會了觀察自己,傾聽他人,通過創作打擊樂伴奏,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體現多聲部教學的復雜性,知識性、趣味性。即興伴奏環節為學生音樂創作提供了發展空間。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一次課堂教學活動有益嘗試。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將來的就業導向設計了教學流程。把奧爾夫音樂融入《樂理》教學,
運用手勢、直觀演示、自主學習、語言聲勢、奧爾夫樂器等方法來完成自我感知、模仿體驗、多項思維、自主學習、綜合訓練.合作創新六個步驟。讓學生在參與中感知、感知中領悟、領悟后創新。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但自己的能力有限在發掘學生創造力方面上存在一定欠缺,不能完全盡意的表達,今后我還將一如既往的更新教學觀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實踐嘗試和總結、豐富我的教學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使新課改不斷地深入持久的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匡霞.激趣、感悟、探索、表現——《蝴蝶》教學設計與自評[J].中國音樂教育,2004,(02).
[2]溫美玉.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黨的關懷親親的哩》教學設計及自評[J].中國音樂教育,2004.
(作者單位:撫順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