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白姆
摘 要:“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把教學內容和學習者所關心的特定問題相結合,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索,并同時使其能力得到發展。這種教學過程學生本人從生活中發現的特定的問題為中心,并以其為學習動機,參與到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的設計中來。它的最大特點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教師對問題的巧妙設置,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實踐探討
一、前言
數學的基礎在于不斷提出、解決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學的學習就是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獲取新知、增強探索能力、鍛煉自己的獨立思考精神和鉆研精神,使學習愿望得到激發。
二、“問題教學法”的概念
“問題教學法”,是指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設置疑難,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分析問題癥結所在,尋找假設,進行檢驗,以求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從其心理機制看,這既是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去分析思考,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三、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教學法”應用
(一)創設問題情境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教學期間做好引導者,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生活,從中尋找問題。另外,教師只有根據數學教材特點,通過創設情境,設置懸念,揭示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然后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思維的進程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問要有啟發性,避免“是什么”,多一些“怎么辦”“為什么”等形式的發散性提問。比如,目前廣泛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該如何放置才能使其充分利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的日照時間,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呢?又如,生活中買房、買車時的分期付款問題,買彩票中獎概率問題等。這種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增強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先思考后提問
“問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先思考,后提問。教師在進行問題教學之前,需要學生在課后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問問題的質量,以免浪費課堂時間。其次,教師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時,要做到用問題引出教學重點,教師不能一味地顧著解答學生的問題而忽視了教學重點。最后,教師在解答問題時最好用實例論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小學數學中關于直角的知識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先讓學生進行課后的預習,也可以適當地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思考,然后進行課堂上的問題教學。
(三)展開式提問
從課堂教學的形式來說,“展開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用于課堂講授式學習,更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其它學習形式開展學習,如:數學游戲、數學活動等。首先在內容上要分清主次,突出學習重點,正確安排課堂內容與展開內容之間的比例。展開的內容始終是為課堂內容服務的。能突出課堂重點的內容就要多一些,補充和說明本課內容的相對少一些。能調動學生學好本課的內容可以多一些,無關的材料最好不要出現。然后形式上展開式教學方法可以選擇多種課堂學習形式,只要能和課堂內容密切相關,只要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的形式都可以拿來使用。另外,展開的材料內容要新穎、有趣,避免“老生常談”,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師要選擇學生生活常見的事例或最新的材料來幫助展開學習。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在平行四邊形慢慢的切角、移動、拼圖后,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區別和聯系,進而很容易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四)實例式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學生們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煉。例如,我在執教《圓的認識》時,講完新課后,鞏固新知時運用多媒體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一場賽車比賽,第一輛的車輪是正方形的,第二輛車的車輪是圓形的,第三輛車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教師引發猜想:“誰先到達終點呢?”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樣聯系學生實際的提問,能喚起學生已有經驗并展開聯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學生積極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五)以問題引出新知識點
巧妙設置啟發性問題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現“為什么”。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應用題:“大豐糧店運進大米40噸,運進面粉的噸數是大米的3倍,運進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噸?”教師可作啟發性提問: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引導學生抓住數量關系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導入新課的教學重點“數量關系”。學生們帶著求知的欲望或畫圖,或陳述,在理清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很明確的解答了這個應用題。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解決多少的數學問題,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擴展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范式,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思維邏輯與思維重點,進而以思維為出發點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實現學生綜合數學技能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昌彬.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1(4).
[2]王廣.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問題教學法運用策略[J].文理導航,2010(36).
[3]王素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優化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5(z1):59-61.